“三是信鸽之法,鸽子有归巢之能,若能驯养得当,可大大加快情报传递速度。仲德可以留意一二……”
江浩又补充几点,其中不乏后世谍战的情节。
鸽子这玩意,秦朝就有人养,传说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曾被项羽追击至废井之中,曾放飞一只鸽子以求援,并最终获救。
官方最早记载,是唐朝宰相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戚友人通信,都用鸽子捎送,并将他的鸽子称为“飞奴”。
《唐国史外》也记载航海者用鸽子送信的事:“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
意思是,如果在沿途设置鸽子站点,就算是千里的大海,也能顺利归来。
如果这种情况是真的,那这个项目他江浩投了。
未来西域、交州、罗刹(俄)、高丽、倭国这些地方消息传递就会便利不少,毕竟交通短期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只有飞行成本最低。
程昱暗自记着,他相信江浩不会无缘无故说鸽子能送信,这个项目必定能成。
紧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着计划。
关于情报分析。
郭嘉摸着下巴说道。
我认为应当建立档案制度。将各方诸侯的将领、谋士、兵力、粮草等信息分门别类,随时更新。如此,在需要时便可快速调阅。
奉孝此议甚好。
程昱点头,还可定期撰写情报汇总,分析天下大势。
糜竺补充道:我的商队往来各地,可以收集市井流言、物价波动等看似无关的信息。有时这些琐碎消息中,反而能发现重要线索。
子仲说得对。
江浩赞许道,情报工作往往在于见微知着。比如某个地方突然粮价上涨,可能预示军队调动;铁器采购增加,可能意味着备战。
……
刘备始终安静地听着,这时才开口:军情司事关重大,望诸位慎之又慎。切记,此事绝密。
遵命!
众人齐声应道。
程昱眼中闪着锐利的光芒:主公放心,昱会小心行事。首批人员,我打算从军中挑选机敏可靠的士卒,再慢慢扩展。
江浩提醒道:切记宁缺毋滥。情报工作最重忠诚,宁可进展慢些,也不能混入奸细。
这是自然。
程昱郑重应下。
讨论一直持续到子时,众人才散开休息……
第二日晌午,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踏入了乐安郡城。
刘备与江浩并辔而行,身后跟着高顺率领的数十亲卫。
连日的奔波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江浩的目光却格外明亮,他心心念念的书院,今日终于能亲眼看看进展了。
惟清,你这般急切,连郡府都不先回一趟?
刘备看着刚刚入城就准备拔马转向的江浩,不由失笑。
江浩拉住缰绳,在马上拱手:
玄德公见谅。书院事关重大,不去亲眼看看,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刘备理解地点点头:也好。我去安排郡守府内事务,晚些时候也去书院看看。
辞别刘备,江浩带着高顺和几个亲卫,快马加鞭出了城西。
约莫行了一炷香的功夫,一片依山傍水的开阔地出现在眼前。
还未靠近,就先听见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工匠们的吆喝声。
江浩勒马驻足,放眼望去。
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间蜿蜒而出,潺潺水声如同天然的乐章。
溪流左边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的竹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右边是已经开垦好的耕地,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而最让人心旷神怡的是书院后方那一汪湖泊,水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好地方!
江浩忍不住赞叹。
他翻身下马,信步向前走去。
这里与其说是新建的书院,不如说是在一个旧庄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原来的主体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建了不少屋舍。
整个书院被新扎的篱笆围起来,隐约能看见里面错落有致的屋顶。
江郡丞,您来了!
一个黝黑精干的中年男子从工地里小跑着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他叫张度,原是洛阳的一个工头,在战乱中失去了家人和生计,被江浩所救后,就成了书院建设的总负责人。
江浩笑着拍了拍他肩上的灰尘:辛苦了,给我说说进展如何?
张度顿时来了精神,一边引路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
江郡丞您看,咱们这个书院总共建了三十多间教室,都是按照您的要求,每间能坐下五六十人。教室的窗户都开得很大,保证亮堂。
他们穿过正在施工的前院,工匠们正在打磨门窗,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料的清香。
后面这一排是宿舍,一共一百多间,每间能住八个人。
张度指着后方一排整齐的屋舍。
我还特意从溪流那边引了一条沟渠过来,孩子们用水方便。
江浩满意地点着头,随手推开一间宿舍的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