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的秋阳透过车窗,把乡间公路两旁的稻田染成金红色。陈磊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泛白——副驾驶座上放着一个定制的电动轮椅,后座堆着给父母买的羽绒服、颈椎按摩仪,还有弟弟陈阳念叨了很久的平板电脑。后视镜里,苏晴和李娟坐在后座,低声说着话,气氛温和,可陈磊的心里却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又酸又涩。
一年了。
一年前,他高考失利,分数离本科线差了三分。看着父母在田埂上佝偻的身影,看着家里墙上弟弟贴满的奖状,他没敢提复读的事。可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趁着农闲,偷偷去县城的建筑工地搬钢筋,想给他凑够复读费和生活费。
那时候正是盛夏,工地的钢筋被晒得滚烫,父亲每天凌晨四点就出门,晚上十点才回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干了整整两个月,就在复读费快要凑齐的时候,却因为连日劳累,从三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右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家里的积蓄瞬间掏空,还借了三万块钱的外债,复读费彻底没了着落。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父亲躺在病床上,看着他的眼神满是愧疚:“小磊,爸没本事,耽误你了。”
他咬着牙,把眼泪咽进肚子里,经同乡介绍,进了临江城赵总公司的仓库上班——也就是后来和赵总一起创办“豫南优选”的起点。仓库的活又苦又累,每天要搬几十吨的货物,工资却只有四千多块,他省吃俭用,每个月都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可他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看着仓库里那些品质普通却卖得昂贵的农产品,他想起了家里种的甜桃、板栗,口感远胜这些,却因为没有渠道卖不上价。
半年前,他鼓起勇气找到赵总,提出合伙创办农产品合作社,主打“产地直供、优质优价”,赵总看中了他的踏实和对农产品的了解,同意出资300万,由陈磊负责种植、收购和运营,“豫南优选”就此成立。合作社刚起步时,他忙得脚不沾地,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亲都在电话那头说“没事,我挺好的,你安心搞事业”,可他知道,父亲的腿落下了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连院子里的菜畦都打理不了,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
更让他愧疚的是,不久前赵总受盛远集团胁迫,突然提出退股,还索要350万的本金和分红,若不是张启明及时投资,合作社早已垮台。这段时间忙着应对盛远的打压、处理退股事宜,他更是连给家里打个长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快到了。”陈磊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车子拐进了熟悉的村庄,土路两旁的白杨树哗哗作响,像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车子停在自家门口,一座破旧的砖瓦房,院墙已经有些倾斜,院子里晒着几捆玉米秆。陈磊推开车门,刚走下车,就看到母亲正坐在院子里择菜,父亲坐在一辆老旧的手动轮椅上,艰难地转动着轮子,帮着整理玉米。
“妈!爸!”陈磊喊了一声,声音带着颤抖。
母亲猛地抬起头,看到陈磊,手里的菜篮子掉在了地上,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小磊!你回来了!”
父亲也激动地转动轮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陈磊快步走过去,抱住母亲,感受着母亲消瘦的肩膀,心里满是愧疚:“妈,对不起,我回来晚了。”
“不晚,不晚,回来就好。”母亲擦干眼泪,拉着陈磊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瘦了,也黑了,仓库的活是不是很累?合作社的事怎么样了?赵总那边……”
母亲话没说完,就被陈磊打断:“妈,别担心,合作社现在挺好的,有新的投资人了,以后会越来越顺。”他不想让母亲知道退股和盛远打压的事,免得她操心。
李娟和苏晴也走了过来,手里提着给父母买的东西。李娟笑着说:“叔叔,阿姨,我们来看你们了。”
苏晴也跟着说:“叔叔,阿姨,我是苏晴,是陈磊的合作伙伴。”
母亲连忙擦干眼泪,热情地招呼她们:“快进屋坐,快进屋坐。一路辛苦了。”
走进屋里,陈设简单而破旧,墙壁上贴着弟弟陈阳的奖状,桌子上放着一个老旧的收音机,墙角堆着父亲的药盒。陈磊看着这一切,心里更不是滋味。他掏出手机,给母亲转了五万块钱:“妈,这是给你的,你和爸买点好吃的,再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爸的药也别省着,该买就买。”
“不用不用,”母亲连忙摆手,“你合作社刚起步,还刚换了投资人,肯定需要钱周转,我们不用你操心。你爸的药,村里的卫生室能报销一部分,花不了多少钱。”
“妈,这钱你必须收下。”陈磊的声音带着坚定,“以前我在仓库打工,没能力让你和爸过上好日子;现在合作社走上正轨了,我有能力了,一定让你们享福。”
父亲叹了口气:“小磊,我们知道你孝顺。但你也别太拼了,身体要紧。赵总退股的事,我们也听说了,盛远集团老找你麻烦,你一定要小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向上生长:草根的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向上生长:草根的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