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搞懂:扎克伯格为啥在2025年9月提“AI泡沫”?——得先看行业背景
要理解扎克伯格关于“AI泡沫”的言论,不能脱离2025年的行业大环境。2025年上半年,AI行业简直像“被泼了热油”,热得发烫:大公司比如谷歌、微软,动不动就宣布“投几百亿搞AI研发”;小创业团队更疯狂,哪怕只搭了个“AI聊天的简单框架”,就能拉到几千万投资;连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比如做服装批发的、开连锁奶茶店的,都要凑个热闹,说“要做AI选款”“要搞AI点单”,仿佛不沾“AI”两个字,就会被行业淘汰。
这股“AI热”里,藏着不少“虚火”。有媒体报道,当时有些AI公司,连“核心技术团队都没凑齐”,产品还没上线,估值就炒到了几十亿;还有些公司,所谓的“AI产品”就是把别人的AI模型改改界面,换个名字就敢对外宣传“自主研发”。这种“只炒概念、不做实事”的情况,让很多人想起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当年也是无数公司疯狂跟风做网站,最后绝大多数都亏得底朝天,只剩谷歌、亚马逊等少数公司活了下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扎克伯格在2025年9月18日的科技播客节目里,公开提到了“AI泡沫”。他没像有些专家那样“唱衰AI”,也没像资本那样“盲目吹捧”,而是很冷静地说:“人工智能泡沫‘很有可能’出现。历史上有过企业过度建设、倒闭并在泡沫破裂后留下宝贵资产的先例。”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其实藏着他对AI行业的底层判断,咱得掰开揉碎了讲,才能明白他到底想表达啥。
2. 啥是“AI泡沫”?——用生活例子把专业词讲明白
一提到“泡沫”,很多人会想到经济学里的复杂理论,但其实不用那么绕,咱用两个你熟悉的例子,就能把“AI泡沫”说清楚。
第一个例子:“奶茶店泡沫”。假设你家楼下的街道,本来只有一家奶茶店,生意很好,每天都有人排队。这时有人看到“卖奶茶能赚钱”,就也在旁边开了一家;接着又有人开,不到半年,这条街上就开了10家奶茶店。但这条街的人流量就那么多,根本撑不起10家店——最后,8家店因为“没人买、赚不到钱”,只能关门大吉,只剩下最早的两家。这就是“奶茶店泡沫”:因为盲目跟风,导致“供给远超需求”,最后大量经营者倒闭。
第二个例子:“互联网泡沫”。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进入大众视野,大家觉得“做互联网肯定能赚大钱”。于是,不管是懂技术的、不懂技术的,都开始做“门户网站”——比如有人做“专门看新闻的网站”,有人做“专门卖书的网站”,甚至有人做“专门聊宠物的网站”。这些公司不管“能不能盈利”,只要说“我们是互联网公司”,就能吸引投资人投钱,估值一路飙升。但最后,绝大多数网站因为“没流量、没收入”,很快就倒闭了,比如当时很火的“Webvan”(网上送菜平台),融了8亿多美元,不到两年就破产了。这就是典型的“行业泡沫”:资本过度涌入,公司只炒概念不做实事,最后泡沫破裂,大量公司淘汰。
“AI泡沫”和这两个例子的逻辑完全一样。现在的AI行业,就是“很多人觉得AI能赚钱,不管有没有技术、能不能做出有用的产品,都往里冲”:有些公司连“AI模型怎么训练”都没搞懂,就敢说“要做下一个ChatGPT”;有些公司把“AI换脸”“AI写文案”这些简单功能包装成“超级AI产品”,就敢拉投资;还有些投资人,连“AI的基本原理”都不懂,就盲目投钱,只盼着“以后把公司卖个好价钱”。
这种“只炒概念、不重实干”的情况,就像“奶茶店开得太多”“互联网网站太多”一样,早晚有一天会“撑不住”——当投资人发现“这些AI公司根本不赚钱”,就会停止投钱;这些公司没了资金支持,要么倒闭,要么裁员收缩,这就是“AI泡沫破裂”。
扎克伯格说“AI泡沫很有可能出现”,就是看到了现在行业里的“虚火”——他知道,这种“盲目跟风、只炒概念”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早晚得有“冷静下来”的一天。但他没说“泡沫破裂是坏事”,反而提到了“历史上有过企业过度建设、倒闭并在泡沫破裂后留下宝贵资产的先例”,这才是他这段话的核心——泡沫破了不可怕,甚至还能帮行业“挤掉水分”,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 泡沫破了不是坏事?——看历史就知道,淘汰后才有真发展
扎克伯格为啥说“泡沫破裂后会留下宝贵资产”?咱不用猜,看历史上的“互联网泡沫”就知道,泡沫破了之后,行业反而能“轻装上阵”,发展得更快更好。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虽然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但它们留下的“资产”,成了后来行业发展的基础。比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