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作用特别直接:把光纤和设备“连起来”,而且能反复插拔。比如你家换光猫,师傅把旧光猫上的光纤接头拔下来,插到新光猫上,这个能拔插的“头”就是光纤连接器。它也是无源的,不用电,只负责“物理连接”,让光信号能从光纤进到设备里,或者从设备进到光纤里。
4. 隔离器:光信号的“单向门”
隔离器这个东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生活里的“单向通行栏杆”——只能从一个方向过,反过来就不行。光信号在传输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反射光”,比如光信号传到某个接头的时候,一部分光会反射回去,就像你对着镜子照,光会反射回来一样。这些反射光特别讨厌,会干扰原来的光信号,导致信号变弱、传错信息,甚至损坏后面的设备。
隔离器的作用就是“挡住反射光”:让正常传输的光信号顺利通过,而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被它“拦住”,不让它往回跑。比如在光纤电视信号传输里,如果没有隔离器,反射光会让电视画面出现雪花、卡顿;有了隔离器,画面就会特别清晰。它也不用电,靠里面的特殊材料(比如磁光材料)就能实现“单向通行”,特别省心。
5. 分路器:光信号的“分流员”
分路器,顾名思义,就是“把光信号分开”的器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家里的“水管分流器”——一根主水管进来,通过分流器分成好几根小水管,分别接到厨房、卫生间、阳台;分路器就是把一根光纤里的光信号,分成好几路,送到不同的地方。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小区的光纤宽带:运营商拉一根“主光纤”到小区,然后通过分路器把主光纤里的光信号分成几十路、上百路,分别接到每一户的家里。这样一来,不用给每户都拉一根主光纤,既省钱又省事。而且分路器不用电,只要光信号从主光纤进来,它就能自动分成多路,送到各个用户家。
光无源器件的核心作用:光通信里的“基础保障”
咱们看了这么多例子,现在可以总结一下光无源器件的核心作用了。简单说,它就是光通信里的“基础设施”,干的都是“辅助但必需”的活儿,没有它,光信号根本没法正常传输。具体来说有四个核心作用:
第一个作用:连接。就像陶瓷套管、光纤连接器、光纤适配器,它们的核心就是把光纤和光纤、光纤和设备连起来。光信号要传,首先得有“通路”,这些器件就是“通路的接口”,保证光信号能从一个“节点”传到下一个“节点”,不脱节。
第二个作用:引导。比如隔离器让光信号单向走,分路器让光信号分到不同的路,还有类似“光开关”(控制光信号走哪条路)的无源器件,它们都是给光信号“指路”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是一条直路到底,可能要转弯、要分流、要避开干扰,这些器件就像“交通指挥员”,让光信号按规矩走,不迷路、不闯祸。
第三个作用:保护。还是说隔离器,它挡住反射光,其实就是在保护后面的设备——如果反射光太强,可能会把接收光信号的部件弄坏,就像水流太大可能会冲坏水龙头一样。还有一些无源器件能过滤掉杂光,保证只有“有用的光信号”能传过去,这也是一种保护。
第四个作用:优化传输效率。比如陶瓷套管的高精度对接,能减少光信号的“损耗”——光信号在传输中本来就会有一点点衰减,如果对接不准,损耗会更大,传不远;有了高精度的陶瓷套管,损耗就降到最低,光信号能传得更远。分路器也能优化效率,一根主光纤带几十户,比拉几十根光纤效率高多了。
总结一下光无源器件:它就像光通信里的“小配角”,不用电、不显眼,但缺了它,光通信这条“快递专线”就没法正常跑。接下来咱们说另一个“主角”——光有源器件。
光有源器件:光通信里的“带电大功臣”,又“发电”又“转化”
啥是光有源器件?先搞懂“有源”的意思
和“无源”相反,“有源”就是需要接电源、需要额外给能量才能干活的器件。如果说光无源器件是“路牌”“接头”,那光有源器件就是“发动机”“转换器”——它不仅能“生成光信号”,还能“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甚至能“给光信号加油(增强能量)”。没有光有源器件,光通信的“快递包裹”根本没法“装上车”,也没法“卸下车”,更没法传很远。
咱们平时接触到的光猫、路由器里,就有光有源器件;运营商的基站、数据中心里,光有源器件更是密密麻麻。接下来咱们还是先举常见的例子,再总结作用,保证大白话讲透。
常见的光有源器件:光通信里的“核心动力”
1. TOSA(光发射组件):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装车工”
TOSA的全称是“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翻译过来就是“光发射组件”。咱们之前说光通信的第一步是“电信号变光信号”,这个步骤就是TOSA干的活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快递仓库里的装车工”:电信号(快递包裹)来了,TOSA负责把它“装”到光信号(快递小车)上,然后让光信号顺着光纤跑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