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赤铁矿的狂喜,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很快沉淀为部落里紧迫而有序的行动。岩山部落像一架被上紧发条的青铜巨械,每一个齿轮都围绕着那座矗立在空地中央的原始竖炉疯狂运转,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紧绷的期待。
溪流边的赤铁矿矿点,早已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磐石——部落里最健壮的汉子,正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背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他双手紧握石斧,高高抡起,再狠狠砸向岩壁上凸起的赭红色矿石。“咚!”石斧与矿石碰撞的瞬间,火星四溅,清脆的敲击声像惊雷般在山谷间回荡。他身后,十几个壮劳力排成队列,有的用铜钎撬动大块矿石,有的用藤筐搬运,还有的则将矿石垒在木橇上,由两人一组推着往部落方向走。
“再加把劲!启明者说了,多运一块矿石,炼铁就多一分希望!”磐石擦了擦额角的汗,吼声穿透了此起彼伏的敲击声。他的手掌早已磨出厚厚的茧子,虎口处还裂了道小口,渗出血丝,可他浑然不觉,只是埋头继续抡斧——他还记得汪子贤说过,铁能打造比铜更锋利的兵器,能让部落的狩猎队不再受猛兽威胁,这份念想,支撑着他从清晨干到深夜。
部落东侧的空地上,更是热闹非凡。妇人们围坐在铺着兽皮的地上,手里拿着小巧的石锤,将大块矿石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块。她们的动作熟练又细致,碎矿石要大小均匀,不能有太多粉末——这是汪子贤特意叮嘱的,矿石太碎会被火焰烧透,太大则无法充分反应。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穿梭在妇人群中,将砸好的矿石装进陶瓮,再搬到竖炉旁的原料堆里,小小的脸上满是认真,连平日里最爱玩的游戏都忘了。
而在这片忙碌景象中,一团半透明的暖白色光团格外显眼——那是胖墩,汪子贤绑定的华为辅助系统。它的形态像一条缩成球的龙宝宝,圆滚滚的身子边缘泛着淡蓝色光晕,头顶的小犄角时不时闪一下,像是在传递信息。此刻,它正“飘”在烧炭区的上空,盯着三座正在闷烧的炭窑,时不时用模糊的小爪子扒拉一下窑口的土缝。
烧炭区由胖墩“负责指导”,族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位特殊的“伙伴”。之前烧炭时,胖墩能通过能量感知判断窑内温度,还能用光影投射出烟色变化的标准——黑烟代表燃烧正常,青烟意味着火太旺,白烟则是火要灭了。此刻,一座炭窑的烟色渐渐变青,胖墩立刻“嗡”了一声,飘到负责守窑的族人身边,用小犄角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又指了指窑口的缝隙。
“是要堵缝吗?”守窑的族人立刻反应过来,拿起身边的湿泥,小心翼翼地将缝隙堵小了些。胖墩见状,晃了晃圆滚滚的身子,犄角亮了亮,像是在说“对了”。不一会儿,窑口的烟又变回了正常的黑色,胖墩才满意地飘向另一座炭窑,继续它的“监工”工作。
汪子贤则几乎寸步不离竖炉。这座竖炉是他根据记忆和系统提示改进的第三版,炉体用耐火泥混合陶片粉砌成,高度比之前高了近一米,炉壁也加厚了半尺,底部还特意留了出渣口,两侧则各开了一个鼓风口——这是为了让空气能更均匀地进入炉膛,提升炉温。
“老铜匠,你再检查一下风囊,确保没有漏气。”汪子贤蹲在竖炉旁,用手摸了摸炉壁,感受着预热后的温度。老铜匠立刻应声,他拿着一根细藤条,凑近野牛皮制成的风囊,藤条一端蘸了点水,若风囊漏气,水珠就会被吸走。两个风囊并排挂在竖炉两侧,每个风囊都由四根木架固定,底部连接着陶管,陶管的另一端插入鼓风口。
“启明者,风囊没问题!陶管也插紧了,不漏气!”老铜匠检查完,语气里带着一丝激动。他从事冶金几十年,从未想过能尝试“炼铁”,这份期待,让他连手都有些发抖。
汪子贤点点头,又看向站在风囊旁的八个壮汉——他们是部落里臂力最强的人,特意被挑选出来操作风囊。“一会儿鼓风的时候,要保持节奏,不能快也不能慢,累了就换班,千万别逞强。”汪子贤叮嘱道,“咱们要的是稳定的高温,不是一时的猛劲。”
“放心吧启明者!”八个壮汉齐声应道,他们已经演练了三天,双手紧握风囊的木柄,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好了随时发力的准备。
空气中的紧张感越来越浓,连风都似乎停了。族人们渐渐围了过来,从老人到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他们或许不懂“铁”是什么,但他们相信启明者,相信这位带来陶器、带来木炭的人,能再次给部落带来新的希望。
终于,汪子贤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胖墩身上。胖墩立刻飘到他身边,圆脑袋蹭了蹭他的手心,发出温和的“嗡”声,像是在给他打气。
“族人们!”汪子贤高举手中的黑曜石权杖,声音沉稳却有力,传遍了整个空地,“大地将赤铁矿赐予我们,火神将木炭赐予我们,今日,我们要用汗水和智慧,让铁石化为利刃,让部落拥有更强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