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府那边是在十月十三这天才得到消息的。今日是梁老夫人的生辰,不是整寿便未大办,只是家里人小聚一番。
刘妈妈一早便过府来等着拜见老夫人。老夫人不见梁蘅回来很是诧异:“蘅儿为何不回来,可是有什么事?”
刘妈妈心里怕得扑通直跳,只得说梁蘅陪同长嫂前往边关去探亲,不日便回。又把梁蘅准备的寿礼呈上。
老夫人怒道:“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提前回来告知我和她老子知道?她那婆母怎么能让她出门?”
梁思安和梁夫人也是吓了一跳,这么大的事情梁蘅竟然没回家来告知父母,胆子什么时候这样大了。
刘妈妈可不敢说李长晟写放妻书的事,只得解释道:“大小姐也是担忧姑爷的安危,当时走得急,又怕您老人家担心才没有回来禀告。求老夫人看在大小姐一片孝心的份上,万万息怒,别气坏了身子。”
梁思安狐疑道:“边关可是有战事?”
刘妈妈哪里知道这些,答道:“奴婢并不知晓。”
一家人面面相觑,梁纾心里也急,大姐姐做事向来稳妥,怎会一声不吭就走了,难道是有什么事?
今日本是老夫人生辰,却被梁蘅搞得兴致缺缺。余嬷嬷赶忙上前劝道:“老夫人还不了解大姑奶奶嘛,最是心善心软,况且她如今已是李家妇,去探望夫婿不是应当应份的嘛!”
下头众人各有所思,二夫人和三夫人顺着余嬷嬷的话相劝,梁夫人则借口安排宴席离了寿安堂。梁纾和梁筠窃窃私语,梁钰不见梁蘅回来颇有些失望,林姨娘还等着梁蘅回来求她呢!这一下子跑到了千里之外,怎么大姐姐并不像姨娘说的有多在乎生母啊?梁钰都有些怀疑自家姨娘说的那些话是不是真的了。
这些日子林姨娘被夫人禁了足,明面上是让她在院子里好生养胎,实际上把她看得死死的,她想在姨娘屋里多待一会儿都不成。姨娘的肚子六个月了,父亲虽常去看她,却绝口不提留下弟弟的话。她和姨娘愁得头发都快白了。梁钰想着想着,看向三夫人的眼神可怕得吓人。
梁蘅要是知道因为自己搅得家里和府不安,会不会有些小窃喜。从来都是她听话,终于能有一次不听话,这种感觉还挺过瘾。
她们在船上已经有二十来天了,船在中间靠了几次岸,林管家陪着她们到码头上去采买了些东西。各处码头都是人货交杂之地,既有各地特产又有不少没见过的稀罕物。王氏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就想给家里几个孩子多买些,要不是梁蘅劝着,她们的行李包袱早堆得老高了。
随着船只不断向北前行,两岸的景色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河流两岸的树木不再像江南那样郁郁葱葱,花朵也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枯黄的野草和稀疏的树木。更看不见绿油油的庄稼,而是一些耐旱的作物,如高粱等。村庄也变得越来越少,偶尔能看到几座简陋的房子,烟囱里冒出的炊烟在空气中缓缓飘散。
天气逐渐转凉,河面上也风高浪急起来,大家都换上了厚实的秋装。王氏念叨着:“出门前也没来得及给孩子们把衣裳做了,也不知母亲忙不忙得过来。”
在船上的这些日子,梁蘅与王氏朝夕相处,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喜欢她的直率和善良,也羡慕她和李长威的夫妻情深。抛开李长晟不谈,她是真的喜欢王氏和李夫人。在梁府生活了十八年,她都不曾有过这种发自内心的眷念和幸福感,更多的是谨小慎微的服从和忍耐。如果,万一,李长晟非要与她和离,她也是感激王氏和李夫人的。还有这一趟远行,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觉得值得了。
越是快到终点越是让人焦急和激动,王氏反复让竹心清点着东西,生怕漏了什么。梁蘅却忐忑起来,走到船头凭栏眺望,河水浑浊而湍急,两岸萧条荒凉,远处山峦光秃秃的,偶尔能看到几座烽火台矗立在荒野之中,给人一种凄凉而悲壮的感觉。
不知何时奶娘站到了梁蘅的身边,轻轻为她披上了披风。梁蘅是她带大的,心里在想什么她大概也能猜得到。从小就看出梁蘅聪慧,不仅仅是她听话懂事,更是因为她会思考斟酌,能在那样的一个家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平安长大,很不容易的。
梁蘅转过头对着奶娘笑了笑:“谢谢奶娘!”
“风浪大,别站太久了。我问了船老大,咱们一路过来顺风顺水,倒是比预计的提前了些,最迟明日下午就该靠岸下船了。姑爷说不定已经在码头等着了呢!”奶娘安慰道。
他会来接她吗?应该不会吧,决意要和离的人怎么会等她呢?梁蘅心里迷茫得很,脑子里仅有的李长晟的样子在不断闪回。他在巷子口救过她;他在临水庵帮过她;他与她饮过交杯酒。梁蘅的心突然颤抖得厉害,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他是何时进到她心里去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在心底蔓延开来,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脸颊也渐渐泛起红晕,手不自觉地抚上胸口,竟有些丝丝缕缕的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海棠微雨:庶女的良姻序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海棠微雨:庶女的良姻序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