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蘅和王氏出门得颇早,趁着孩子们还没睡醒,免得一会儿哭哭啼啼。
李夫人送她们在侧门坐马车。临到最后她还是不放心,昨晚半夜才交待林管家由他亲自护送。林管家是府里的老人了,见多识广,又有一身功夫,有他在更稳妥。
梁蘅带了翠柳,王氏带了竹心,李夫人又安排了一个婆子跟着,加上赶车的、护卫的一行十几人,三辆马车,在晨雾中出发了。
李夫人站在台阶上,目送他们离去,听着车轱辘滚动的声音,思绪也随之飘远。微风吹过,撩起她的发丝,却浑然不觉。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撒在大地上,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阴霾。琉璃扶着她,轻声劝慰着,才慢慢回了怡然居。
马车里不光梁蘅和王氏激动,两个丫鬟也兴奋得很。她们都不曾出过远门,平日都在府里待着,顶多偶尔到街上去逛逛。翠柳和竹心都是稳重的丫头,心里虽跃跃欲试,却还是规规矩矩地坐着。梁蘅轻撩起窗帘子,看着外头的街道像影子似的一股脑地往后跑,急匆匆地抓都抓不住。
妯娌两人聊着天,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城门口。天色还早,出城的人不多。林管家拿着文引给门检看了,门弥又查看了他们的马车很快放行了。
马车缓缓出了城门,慢慢行到了大路上。林管家先前已有交待,马车行得过快怕颠着两位少夫人,故而不会快速行驶,如若她们有人不舒服唤他便是。
王氏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赶到瓦桥关。梁蘅心中虽也着急,但忐忑更盛,安慰王氏道:“大嫂莫急,路途本就遥远,我们若急于一时,万一身子不适反倒耽误事,只需听林管家的安排便好。”
王氏也知她说得在理,慢慢地放松下来,和梁蘅有说有笑的聊着天。竹心从准备的食盒里拿出杯子,想要倒些水给两位少夫人饮用,还未把杯子放在小几上摆稳,马车突然停住,竹心一个不防差点向梁蘅扑去。翠柳赶忙扶住竹心,掀开帘子问道:“怎么回事?”
赶车的车夫急道:“少夫人恕罪,有人拦车?”
梁蘅和王氏面面相觑,才出城门怎的就有状况?
林管家从前头马车里跳了下来,急忙到路边查问。梁蘅在马车里侧耳听着外头的动静,忽地伸手握住翠柳的手:“我怎么好像听到了奶娘的声音?”
翠柳赶忙探出头去一看,转身说道:“小姐,当真是奶娘!”
梁蘅连忙让翠柳下去找林管家。片刻功夫,林管家和翠柳一起带着奶娘和钧哥儿到了马车跟前。梁蘅掀起车窗帘子看到奶娘和钧哥儿两人背着包袱站在下面。
梁蘅又急又心疼:“奶娘,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奶娘和均哥儿是昨晚上就出城在路边等她了,生怕错过了,这会儿见到了梁蘅松了好大一口气:“小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老婆子怎么能放心呢!我和钧哥儿与你同去,有事也好照应。”
梁蘅刚听到奶娘的声音时,还以为是听错了,没想到竟然是来追她的,还把均哥儿带上了,这怎么能行?
“奶娘不必担心,我与嫂嫂同去,又有护卫,不会有事的,你快些和均哥儿回去吧。”梁蘅劝道。
翠柳和林管家也在一旁相劝,可奶娘却如何都不肯,一定要陪着梁蘅同去。一时之间相持不下。
王氏一开始没明白怎么回事,梁蘅回过头简单地给她解释了几句,她倒觉得这位奶娘有情有义,遂对梁蘅说道:“既然奶娘坚持不肯回去,不如便一起去吧,她也是一片拳拳之心。”
王氏发了话,林管家便安排奶娘先到后面马车上去和婆子共乘,均哥儿跟着坐在车沿上,等到了客栈再作打算。
梁蘅也是无法,本想让刘妈妈告诉奶娘一声,是怕她长时间不在府里免她担心,没想到她却追到此要陪着她同去。
王氏也好奇,梁蘅嫁进李家只带了翠柳几个,不曾听说还有个奶娘。梁蘅这才慢慢把奶娘的事说与王氏听,顺带着也提了些她当初在梁家的情形。
王氏听完不胜唏嘘,她娘家不过平民百姓,兄弟姐妹也不多,关系很是单纯。李家原本也是平头百姓出身,不过是李将军在军营里拼杀出了头才在江宁府有了一席之地。没想到梁府的情形这般复杂,梁蘅虽是庶出,但观她教养、气度极好,还以为是千娇万宠的长大,原来也甚是不易。
江宁府离瓦桥关千里之外,她们都是女眷,完全走陆路,以这般行进速度怕是要一个多月才能到。林管家联系了商船,计划两日赶到扬州登船改走水路,经汴河一路北上,争取一个月的时间赶到瓦桥关。
晚间一行人到客栈歇脚,梁蘅才有功夫和奶娘好好说说话。奶娘 埋怨道:“你胆子也太大了,那边关荒凉之地岂是你这小女娘能去的。”
梁蘅也埋怨她:“我让刘妈妈来跟您说一声,是怕您担心,您怎么能跟来呢?”
奶娘语重心长道:“我的蘅姐儿啊,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你可知道这个道理。我早些年也是在北方呆过的,跟着你去好歹能照应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海棠微雨:庶女的良姻序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海棠微雨:庶女的良姻序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