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东麓,青金石方尖碑温润的光泽在戈壁落日中流淌。碑顶《夜半逾城》的佛陀金芒,与西坠的残阳交相辉映,为这片新生的“序章”之地镀上一层神圣的暖金。风卷起细沙,拂过碑体天然的宇宙纹路,沙沙声如同亘古的低语。
碑下,陈飞云的手依旧握着伊琳娜微凉的手指。那跨越了毁灭与星河、秩序与匠心的触碰,在碑体磅礴而温润的气息笼罩下,没有惊心动魄的悸动,只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宁静与归属。仿佛两块历经亿万载冲刷的星骸,终于找到了契合的轨道。
伊琳娜冰蓝色的眼眸,倒映着碑顶的佛陀金芒,也倒映着陈飞云棱角分明的侧脸。她没有抽回手,只是指尖极其轻微地…回握了一下。力道很轻,却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无需言语的确认。
“这里很好,”她轻声说,声音被戈壁的风揉碎又聚拢,“但‘序章’的笔墨…尚未干透。摇篮的守护,需要更多…落点。”
她的目光,越过鸣沙山起伏的沙丘,投向了东方天际——那里,一弯银白的月牙,已悄然爬上深蓝的天幕。
---
一个月后,月面,静海。
曾经的“广寒宫”基地旧址,如今已彻底改天换地。
巨大的环形山伤痕被一层覆盖整个区域的、流淌着青蓝脉络的“星尘藻毯”完全包裹。藻毯并非简单的覆盖物,而是如同活着的皮肤,自主调节着区域内的温度、湿度,过滤着宇宙射线,散发着柔和的生机光晕。在藻毯构成的“生态穹顶”之下,一座规模远超以往、结构奇特的基地拔地而起。
基地的主体,并非冷硬的合金堡垒,而是…无数个大小不一、相互嵌套连接的…“洞窟”!这些“洞窟”由高强度、轻量化的新型复合材料构筑,其形态并非随意,而是完美复刻了敦煌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窟型——从早期质朴的“中心塔柱窟”,到隋唐恢弘的“覆斗顶窟”,再到后期精致的“背屏式窟”…千姿百态,如同将敦煌的千年佛国,整体“搬”到了冰冷的月壤之上!
这便是“千佛洞”计划的核心节点,也是摇篮星系未来的科研圣殿与文明方舟——“国际月球科研站”(千佛洞站)。此刻,这座融合了最前沿科技与古老东方智慧的基地,迎来了它落成的日子。
基地中央,最大的“覆斗顶窟”空间内,灯火通明。这里被设计为多功能大厅,此刻成了庆典的中心。窟顶并非冰冷的金属,而是覆盖着特制的柔性屏幕,实时投影着地球敦煌莫高窟实景与彼岸星海复苏方尖碑的影像,穹顶之下,仿佛连通着宇宙的过去与未来。
大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地球联合政府轮值主席、金砖国家航天机构负责人、欧空局局长、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以及“青金莲花”舰队高层将领肃立在前。白发苍苍的瓦西里教授、叶莲娜博士、苏云锦、秦岚、林思源等人位列其中。来自全球各国的顶尖科学家、工程师、文化学者济济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窟室中央那座微微凸起的圆形平台——“千佛坛”。
坛体由温润的青金石复合材料整体雕琢而成,表面天然流淌着与鸣沙山青金石方尖碑同源的宇宙和谐纹路。坛心,并非复杂的控制台,而是一枚悬浮在力场中的、纯净的…“青金莲籽”!莲籽内部,一点星蓝光芒恒定闪烁,散发着连接彼岸星海“星海千佛洞”信标的微弱波动。
陈飞云与伊琳娜并肩站在坛前。
陈飞云依旧一身深蓝工装,洗得有些发白,如同他扎根敦煌的底色。伊琳娜则换上了一身融合了星语者简洁风格与敦煌元素改良的素白长袍,银色长发如瀑,冰蓝色的眼眸沉静如渊。他们身后,是以老院长为首的十位全球顶尖的非遗匠人代表——敦煌壁画修复师、景德镇瓷艺大师、日本金缮传人、印度矿物颜料专家…他们手中,各自捧着一个古朴的容器。
“吉时已至!”担任司仪的苏云锦声音清越,穿透大厅的肃穆,“‘千佛洞’科研站落成暨‘青蓝盟约’签署仪式,启!”
没有冗长的致辞,只有行动。
第一步:“千佛点睛”。
陈飞云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由莫高窟原生黏土烧制的古朴陶盒。他打开盒盖,里面盛放的,并非高科技芯片,而是…一撮干燥的、混合了莫高窟壁画颜料粉末与鸣沙山青金石方尖碑基座“息壤”的…五色土!象征着“匠心”的根脉。
他将陶盒郑重地置于“青金莲籽”下方的坛体凹槽内。
紧接着,十位非遗匠人代表依次上前。
敦煌老修复师手中捧着一个盛满特制“澄板胶液”的陶钵,胶液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润的琥珀光泽。他手腕沉稳,用一支特制的玉质排笔,饱蘸胶液,轻柔地…拂过坛体表面一处象征着“信息熵平衡”的纹路节点!如同为壁画地仗层加固。
景德镇大师奉上一个精巧的白瓷瓶,瓶中流淌着由月壤高岭土与“藻毯”孢子融合烧制的“月白釉”。他将釉液小心地滴入坛体另一处代表“物质流稳定”的凹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星海匠心》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星海匠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海匠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