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内,时间在一种混合着庆幸、疲惫与持续警惕的氛围中缓慢流逝。
冷月简短的安全信号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凌一凡心中最沉重的阴霾,但身体和精神的透支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恢复的。他依旧感到浑身酸痛,意识深处仿佛蒙着一层薄纱,对外界的感知变得有些迟钝和失真。那些属于艾琳的记忆碎片和能量冲突的残响,并未完全消失,只是暂时被压了下去,像潜藏在冰面下的暗流,不知何时会再次翻涌。
王大锤心大,在确认“冷月姐没事”后,那根紧绷的神经立刻就松了下来,没多久就在沙发上睡得更沉,甚至还打起了轻微的呼噜,与整个环境的凝重格格不入。
苏小婉则不敢有丝毫松懈。她牢记冷月的指令,强打精神,持续监控着网络上的动向。屏幕上打开着十几个窗口,不断刷新着新闻页面、本地论坛、社交媒体趋势以及几个她凭借记者身份才能接触到的内部信息源。
官方那套“设备故障、气体泄漏、记忆模糊”的说辞已经占据了绝对主流,相关的讨论热度正在肉眼可见地消退,被新的城市新闻和娱乐八卦所取代。这无疑是“观测者”组织高效工作的结果,但苏小婉深知,真正的风暴并非存在于公众的视野里,而是隐藏在那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
她的目光重点搜索着任何可能与Aether公司、“效率至上”或者昨晚旧港区追逐战相关的蛛丝马迹。
没有。 什么都没有。
关于Aether公司的,依旧是那些光鲜亮丽的财报、慈善活动和未来科技展望。旧港区的“煤气管道检修”通知也安静地躺在市政服务的角落,没有任何后续。仿佛那三个冰冷的“清道夫”和冷月之间惊心动魄的较量,只是一场被彻底抹去的梦境。
这种绝对的“干净”,反而让苏小婉感到一种更深的不安。Aether公司的能量和隐蔽性,远超她的想象。
她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无意间扫过自己之前写的那篇被主编毙掉的、关于“绿化侠与猫王”的都市传说报道草稿。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
既然“观测者”组织已经为“心语”事件定下了“科学”和“意外”的基调,那她何不顺势而为,写一篇符合这个基调的、看似“拨乱反正”的报道?
一方面,这可以完美地融入官方叙事,进一步淡化事件的超自然色彩,算是从媒体角度配合了“观测者”的善后工作。另一方面,或许也能借此机会,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记录下一些被掩盖的真相,哪怕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词句背后的真正含义。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现在唯一能做的、有价值的事情,也能借此摆脱去跑“猪肉价格”的悲惨任务。
说干就干。
苏小婉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新的文档页面。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飞快地敲下了标题:
《揭秘“心语”事件:过度神话不如理性审视——论信息时代如何辨别真相与谣言》
她文思如泉涌,结合官方通报和少量经过“处理”的“现场目击者”描述(实则是她自己的经历加上合理想象),开始构建一篇逻辑清晰、看似客观理性的分析报道:
· 开头: 从大众对“心语”事件的好奇和诸多猜测切入,指出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谣言温床。
· 过程: 详细“引用”官方调查结果——违规使用大功率实验设备、线路老化、疑似易燃清洁剂或消毒剂泄漏引发爆燃、产生短暂意识障碍性气体等。她用上了不少专业术语和看似严谨的推理,将“黑色能量触须”解释为“燃烧产生的浓烟因气流形成的视觉错觉”,将“冰冷吸力”归咎于“局部气压骤变和恐慌心理”,将昏迷归因于“短暂缺氧和吸入性损伤”。
· 重点: 她着重分析了为何会产生“超自然”误解。一是现场环境混乱、光线昏暗、人心恐慌,容易产生错觉和群体性暗示;二是现代人压力大,对神秘现象有天然的好奇和传播欲;三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为了流量夸大其词、断章取义。
· 升华: 呼吁公众相信科学、相信官方调查,不要盲目迷信和传播未经验证的信息,遇到类似情况应保持冷静并及时报警。
· 隐晦的记录: 在描述“七名昏迷者奇迹生还”时,她特意加上了一句:“生命的韧性有时远超我们的想象,或许在绝境中,人体自身也会爆发出难以解释的修复潜能……”这既符合科学无法解释时常有的说辞,也暗含了她对凌一凡最后那疯狂举动换来生机的感慨。
整篇文章写得滴水不漏,完全站在了“科学”和“理性”的制高点上,驳斥了所有“怪力乱神”的说法,却又在字里行间,用一种只有知情者才能体会的方式,隐约触碰了真相的边缘。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小婉仔细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没有任何可能引发联想的不当措辞后,才小心翼翼地将稿件发送给了主编的邮箱,并在附件里附上了一些“精心挑选”的、看似支持官方说法的网络评论截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不是神2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不是神2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