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是嫌上次的漕运账本还没查清楚?” 苏锦汐抱着小皇帝转身,笑容里带着点漫不经心,“还是说,想再看看你那三公子在江南强抢民女的卷宗?”
王大人的脸 “唰” 地白了。他怎么忘了,这位镇国将军不仅能带兵打仗,还把陆瑾珩那套查人底细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
大殿里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的火星噼啪声。苏锦汐抱着小皇帝走上丹陛,将他轻轻放回龙椅,自己则垂手站在一旁,朱红披风扫过金砖,竟有种说不出的威严。
“众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陆瑾珩的声音打破沉默,他站在御座左侧,玄色朝服与苏锦汐的绯红形成鲜明对比,倒像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
话音刚落,李尚书就抖着袖子出列了:“臣有本启奏!” 他高举笏板,声音洪亮得有些刺耳,“如今边境已定,国泰民安,臣请陛下早立皇后,以固国本!”
苏锦汐挑眉。这老狐狸绕了这么大圈子,原来是在这儿等着。立皇后意味着要选外戚,而如今有资格参选的,恰好是他那位刚及笄的孙女。
“李大人说的是。” 户部侍郎连忙附和,他是李尚书的门生,“臣听闻李大人的孙女贤良淑德,精通诗书……”
“哦?” 苏锦汐突然轻笑出声,指尖在腰间的玉佩上轻轻敲击,“那不知李小姐能否背诵《均田令》?或是算清北境军粮的账目?”
李尚书的脸僵住了。他那孙女连《女诫》都背不全,更别说这些治国策论。
“女子无才便是德……” 他嗫嚅着辩解。
“那李大人觉得,臣这般‘无德’之人,是不是该卸甲归田了?” 苏锦汐向前一步,朱红披风在晨光里展开,像只蓄势待发的凤凰,“毕竟臣不仅会算军粮账目,还能上马杀敌,可比不上李小姐‘贤良淑德’。”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水里,激起满朝文武的窃窃私语。那些原本支持李尚书的官员缩了缩脖子,谁都记得上个月苏锦汐在朝堂上怒斩克扣军饷的兵部侍郎时的模样 —— 那把染血的长剑至今还挂在太和殿的横梁上,说是要警醒后人。
“将军说笑了。” 陆瑾珩突然开口,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卷轴,声音平静无波,“臣这里有份奏折,是关中、河东等七州百姓联名呈上的,恳请陛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册封镇国将军为摄政王。”
“什么?!” 李尚书差点跳起来,手里的笏板 “啪” 地掉在地上,“陆瑾珩你疯了!她是女子!怎么能做摄政王?!”
“为何不能?” 陆瑾珩弯腰捡起笏板,掸了掸上面的灰尘,动作慢条斯理,“汉高祖曾封吕雉为临朝称制,我朝先帝亦曾让昭德皇后辅政。李大人是觉得,先帝的规矩也该改改?”
他每说一句,李尚书的脸色就白一分。最后那句更是诛心 —— 质疑苏锦汐,就是质疑先帝。
苏锦汐望着陆瑾珩的侧脸,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出征前夜,他也是这样站在宫墙下,递给她一枚虎符:“北境的星象显示有异动,万事小心。” 那时她还笑他迷信,如今才明白,这人早就在为今日布局。
“臣附议!” 镇国将军府的老部将出列,铁甲碰撞声在大殿里格外清晰,“将军平定外戚之乱,收复千里疆土,论功论德,都当得起摄政王!”
“臣附议!”
“臣附议!”
附和声像潮水般蔓延开来,连之前沉默的几位老臣也纷纷出列。苏锦汐看着那些曾经嘲讽过她的面孔,如今都带着敬畏的神色,突然觉得有些恍惚。
从冷宫废妃到镇国将军,再到如今的摄政王,这条路她走了整整两年。那些在寒夜里啃过的冷馒头,在边境受过的刀伤,在朝堂上挨过的白眼,此刻都化作了脚下的金砖,稳固而坚实。
“陛下觉得如何?” 她低头问龙椅上的小皇帝。
小皇帝眨巴着大眼睛,伸手抓住她的衣袖:“只要姐姐愿意,做什么都好。” 他顿了顿,突然从龙椅上拿起那枚象征皇权的玉玺,塞进苏锦汐手里,“这个给你,比我的糖葫芦还甜。”
满朝文武都笑了起来,连一直紧绷着脸的王大人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苏锦汐握着温热的玉玺,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既然如此。” 她举起玉玺,声音清亮如钟,“臣,苏锦汐,愿暂代摄政王一职,辅佐陛下治理天下。若有半点私心,天诛地灭!”
话音落下的瞬间,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众人抬头,看见一只金红色的凤凰从太和殿的穹顶飞过,尾羽扫过琉璃瓦,留下一串耀眼的光痕。
“凤凰现世!祥瑞啊!” 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紧接着,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 那枚被先帝尘封多年的传国玉玺,竟在苏锦汐手中发出淡淡的金光,上面雕刻的五爪金龙仿佛活了过来,在光华中盘旋一周,最终化作一道流光钻进她的眉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大佬,你的套路藏不住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大佬,你的套路藏不住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