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希望之桥诞生
柳加林坐在简陋的工棚里,小心翼翼地拆开张芳芳的来信。信纸上的字迹清秀有力,每一句话都如同暖流般涌入他的心田,让他备受鼓舞。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大桥建设的重任,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他要像张芳芳一样,勇敢面对困难,稳步推进工程。
葛溪大桥的两座桥墩和两头桥头堡及引桥立起来后,接下来开始桥梁架设阶段。村民们在修建新桥过程中,也纷纷前来帮忙。他们知道,这座桥的修建不仅是为了地质队,更是为了他们自己。
妇女主任刘春英组织妇女们为施工队的队员们送茶水。“加林,地质队出钱,我们出力,这桥一定能修好。”刘春英把一碗热腾腾的茶水递给柳加林,鼓励道。
“是啊,地质队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把桥修得漂漂亮亮的。”柳加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认真地说。
工地上,桥墩的顺利建成标志着工程进入了最关键的桥梁架设阶段。柳加林和地质队的工程师们围坐在一起,反复研究施工方案,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推敲,力求精确无误。
他们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然而,桥梁架设离不开大型吊装设备,而租赁设备的过程却遇到了重重困难。跑了几家租赁公司的设备要么已被预订一空,要么型号不符合要求。
柳加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波,联系了多家租赁公司,却始终一无所获。工程进度迫在眉睫,预制好的桥梁躺在工地,吊装设备不到位,一切都将停滞不前。
就在柳加林一筹莫展之际,张总的电话如同一缕曙光划破黑暗。原来,地质队有一台闲置的吊装设备,经过评估和调试后,可以提供给大桥建设使用。
柳加林喜出望外,连忙安排人员去接收设备。吊装设备顺利到位后,桥梁架设工作终于得以顺利开展。
吊装现场,巨大的起重臂缓缓升起,将一块块沉重的桥梁构件精准地吊运到指定位置。
柳加林和施工队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吊装过程,每一个动作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桥梁构件逐一安装到位,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桥梁构件全部安装完成后,紧接着便是桥面铺设工作。柳加林组织施工队员们对桥面进行仔细清理,确保没有杂物和灰尘影响铺设质量。
与此同时,桥面的浇筑工作也在紧张进行。葛溪河中天然的河沙和坚硬的鹅卵石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柳加林安排一部分队员用简易工具在河中采沙挖石筛石,另一部分队员则负责将这些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河沙和鹅卵石的就地取材不仅节省了运输成本,也让施工进度更加高效。
地质队运来的优质水泥和砂石料整齐地堆放在一旁,准备用于浇筑桥面。为了保证桥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柳加林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指挥队员们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浇筑在桥面上。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推动混凝土平板式振动器,有的用铲子将混凝土摊平,还有的拿着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混凝土更加密实。烈日下,队员们的汗水不停地流淌,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坚定。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入了关键的养护阶段。柳加林安排专人定时对桥面进行洒水保湿,防止混凝土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出现裂缝。
在养护期间,还在桥的两端设置了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通行,确保桥面能够顺利养护成型。
经过数天精心的养护,桥面的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接下来,便是安装桥两侧的护栏。刘光华、刘勇父子带领石匠们从后山开采出质地坚硬、色泽均匀的麻石花岗岩。
这些石材经过精心挑选,确保无裂缝、无瑕疵。石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先将麻石花岗岩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再对其表面进行精细打磨,使其光滑平整。
随后,他们按照设计要求,将一块块麻石花岗岩栏杆立柱稳稳地嵌入桥边预先留好的孔洞中,并用特制的砂浆固定牢固。
安装栏杆时,石匠们更是小心翼翼。他们将打磨好的麻石花岗岩长条抬到立柱上方,精确地调整位置,确保栏杆与立柱紧密贴合,连接处严丝合缝。
每安装好一段栏杆,石匠们都会仔细检查其平整度和牢固度,用工具进行微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随着最后一段麻石花岗岩栏杆安装完毕,葛溪大桥终于宣告完工。
经过几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混凝土钢筋桥横跨在葛溪河上。桥面平整宽阔,两旁的护栏坚固美观,与旧桥相比,简直是一个天壤之别。新桥不仅能满足地质队的矿山运输需求,也让乡亲们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这座崭新的大桥横跨在葛溪之上,桥身坚固雄伟,桥面宽阔平坦,两侧由麻石花岗岩打造的护栏整齐美观,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阳光洒在桥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