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第一位,是辽东巡抚张昺。他年约四旬,面容被辽东的海风与苦寒侵蚀得略显粗糙,但眼神坚毅,身形魁梧,带着一股武人般的硬朗气质。辽东布政使司设立最晚,但直面朝鲜、女真各部,且气候严寒,开发最艰。
第二位,是岭北巡抚铁铉。此人年纪最轻,不过三十出头,面容清癯,目光锐利,透着读书人的执拗与刚正。岭北路途最为遥远,深入漠北,治所和宁府,民族成分复杂,控制难度极大。
右手第一位,是漠南巡抚卓敬。他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富态,未语先带三分笑,看似一团和气,但眼神流转间,自有精明算计。漠南地处南北要冲,蒙汉杂处,贸易往来频繁,情况最为复杂。
第二位,则是新任的漠北巡抚,韩宜可。他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庶出三子朱允熙和三女朱月澄的外祖父,以敢言直谏、不畏权贵着称,年近五旬,双鬓已染微霜,但腰杆挺得笔直,眉宇间一股凛然正气。方克勤血案未破,漠北暗流涌动,他临危受命,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此外,作为此地主人,燕王朱棣亦在一旁设座相陪。他身着亲王袍,气度雍容,虽面带微笑,但那双与朱元璋颇有几分相似的眸子里,却深藏着审视与考量。
魏国公徐达,因督练北疆军务,此刻也恰在北平,受邀列席会议,他沉稳如山,静坐不语,自有一股沙场宿将的威仪。
会议伊始,朱栋并未过多寒暄,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诸位,父皇心系北疆,特命本王代天巡狩。方巡抚不幸罹难,朝廷震悼,亦深感北地情势之复杂。今日召见四位,便是要亲耳听听,尔等治下之政务、军务、民情,有何成效,又有何难处?承宣布政、提刑按察、都指挥使三司,若有协调不畅之处,亦可直言。不必讳言,畅所欲言即可。”
他目光首先投向辽东巡抚张昺:“张巡抚,辽东苦寒,开辟最难,你先说说。”
张昺似乎早有准备,闻言拱手,声音洪亮:“回禀吴王殿下!辽东虽苦,然仰赖陛下天威,朝廷支持,如今辽阳、广宁、沈阳等八府一直隶州,框架已立,流民安置、军屯民垦皆有章法。去岁开垦荒地三十万余亩,新增入籍民户五万七千有余。境内女真、高丽遗民,大多安分,授以田亩,编户齐民,亦渐次归化。尤其得益于洪武初年便推广的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虽不能完全自给,但民间饥馑已大为缓解,此乃陛下圣德,活民无数。”
他顿了顿,眉头微皱,话锋一转:“然,辽东之难,首在气候。酷寒漫长,作物生长期短,粮食至今难以完全自给,仍需关内大量调运,耗费巨大。其次,境内山林广袤,仍有不服王化之生女真部落,时常劫掠边民,小股冲突不断,都指挥使司虽屡次清剿,然其依仗地利,难以根除。加之与朝鲜接壤,边贸虽开,然对方时怀戒心,摩擦偶有发生。再次,便是人口!汉民稀少,劳力不足,诸多工坊、矿场难以兴办。臣恳请朝廷,能继续加大移民实边之力度,并调拨更多农具、粮种,若能仿效内地,于辽东亦设立大明银行分行,稳定钱法,促进商贸,则善莫大焉。提刑按察使司亦报,新附之地,法司建设滞后,刑名讼狱积压甚多。”
张昺所言,条理清晰,困难实在,诉求明确,核心便是要人、要粮、要钱、强法司,夯实根基。
朱栋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岭北巡抚铁铉:“铁巡抚,岭北路远,控驭不易,你那边情形如何?”
铁铉神情严肃,起身拱手,声音带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锐气:“殿下!岭北四府,地广人稀,纵横数千里,户籍统计尚且未能周全。和宁府,蒙古贵胄遗老潜藏,心怀异志者不乏其人。虽设府县,然政令出了府城,效力便大打折扣。各部落首领,阳奉阴违者众,承宣布政使司征税、推行社学,阻力重重。提刑按察使司形同虚设,难以有效监察地方豪酋。都指挥使司兵力分散,应对大规模叛乱或显不足。”
他言辞犀利,直指核心问题:“臣以为,岭北之患,不在外而在内!在于旧元势力盘根错节,在于朝廷恩威未能深入草根!如今治理,过于依赖当地归附首领,彼等首鼠两端,难以尽信。方巡抚之血案,便是一记警钟!臣请殿下明察,岭北、漠北等地,当以强力震慑为先!宜增派驻军,强化神策分司及鹗羽卫力量,对心怀叵测之部落,当以雷霆手段打击,使其知朝廷法度之严!而非一味怀柔,徒耗钱粮,反养痈成患!土豆、玉米于此地推广亦缓,盖因牧民习性难改,更需强力推行定耕定居!”
铁铉的发言,与张昺的务实诉求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强调武力震慑和内部清理,隐隐指向了对现行怀柔政策的质疑。他提及阿鲁台,更是让在场知晓内情如李炎、朱栋者,心中微动。
燕王朱棣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似乎对铁铉的激进并不完全认同,但并未出声。魏国公徐达则依旧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