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浑身一颤,眼神躲闪,似乎极度恐惧。
“说!”审讯官猛地一拍桌子。 赵四吓得一哆嗦,终于战战兢兢地吐出几个字:“老…老爷说…是为了…为了支持京城里一位贵人的‘大事’…”
“什么大事?说清楚!”
“小…小的真的不知啊…只听…听老爷和王公子密谈时…好像…好像提过一句…说什么…‘清君侧’…事成之后…”
“清君侧?!” 审讯官闻言,脸色骤变,立刻停止审讯,火速将口供送至朱栋面前。
“‘清君侧’?!”朱栋看到这三个字,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禁霍然起身,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甚至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
这三个字,在大明朝堂,是无比敏感、意味着谋反的隐语!源自汉初“清君侧,诛晁错”,历来是藩王或权臣起兵反抗中央的借口! 原本以为只是一场牵扯利益、针对新政的劫案和腐败,没想到其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惊天动地的政治阴谋!目标直指皇权!
“立刻加派三倍人手,严密监视赵德柱、王仁杰以及所有与之有密切往来的官员、世家子弟!没有本王的手令,绝不允许任何一人离开苏州城!”朱栋的声音冰冷而急促,带着前所未有的决绝,“飞鸽传书,以最紧急的渠道,直送京城,呈报父皇!将‘清君侧’三字,原样写上!”
“是!”李炎感到事态严重性已远超想象,不敢有丝毫怠慢。 飞鸽带着足以引发朝野地震的消息,振翅飞向应天。
等待皇帝回音的几天,是极其煎熬的。苏州城表面平静,水下却暗流汹涌。监视网回报,赵德柱似乎有些焦躁,多次试图派人出城,均被鹗羽卫以各种理由巧妙拦回。王仁杰则依旧频繁出入风月场所,但与其接触的卫所军官明显增多。
第三日深夜,朱元璋的回信到了。没有冗长的指示,只有力透纸背、蕴含着无尽风暴的两个字: “彻查!” 笔锋凌厉,杀意凛然。 有了皇帝这柄尚方宝剑,朱栋再无任何顾忌。他立刻放开手脚,调集所有力量,对苏州官场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深挖细查。
皇帝的支持如同撕开了最后一道伪装。鹗羽卫和锦衣卫联手,效率惊人。更多确凿的证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汇集到朱栋的案头。 调查发现,苏州卫指挥使周世昌,这位表面和气、看似清廉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早已被拉下水。
其家族近两年在老家购置田产上千亩,在苏州城内入股了多家商铺,资金来路不明。其一名小妾的兄弟,更是在王家的一间绸缎庄里干着拿干股不管事的掌柜。
显然,周世昌收受了以王家为首的世家巨额贿赂,对赵德柱、刘猛等人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眼,甚至暗中提供便利。
苏州知府陈泰,这位看似懦弱的老官僚,则被查出早年间在税银上曾有过纰漏,把柄被王家拿捏在手。多年来,不得不对王家及其关联世家在漕运、市税等方面的违法行为网开一面,甚至在某些场合充当其保护伞。银行劫案发生后,他虽惊恐,却也曾受王家暗示,试图在初期调查中模糊焦点。
更令人心惊的是,调查范围扩大后,连掌管一省刑名按劾的按察使司、和掌管民政财政的布政使司中,也有数名官员被牵扯出来。他们或收受贿赂,或与世家有姻亲、门生故旧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或主动或被动地,为这张庞大的利益网络提供了庇护和方便。
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证据,朱栋面色冷峻,对身旁的李炎、张诚、王志远等心腹沉声道:“这早已不是一起简单的银行劫案了。这是一张盘根错节、深植于苏州乃至南直隶官场与地方势力的庞大利益网络。他们的目的,恐怕也远不止那十箱银币。
‘清君侧’……其所图甚大,很可能是要颠覆朝政,动摇国本!” 众人闻言,皆感脊背发凉,同时又涌起一股肃然的使命感。
“殿下,如今证据链已逐渐完整,是否……”李炎请示道。
朱栋目光扫过众人,缓缓点头,决然道:“是时候了。传令下去,依计行事,收网!”
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悄然撒向苏州城的各个角落。
收网行动的第一步,目标是苏州卫的核心军官。朱栋以吴王身份,发出谕令,以“视察防务,商议苏州卫兵员补充及火器换装事宜”为名,邀请苏州卫指挥使周世昌、指挥佥事赵德柱等所有高级军官,次日辰时至城外神策军驻地参加军务会议。
同时,另一道密令悄无声息地传至神策军驻地及周边驻军:暗中控制苏州卫所各营房,没有吴王手令,任何人不得擅动兵器,不得出入军营。
次日清晨,周世昌、赵德柱等人虽觉此时商议军务有些突然,但碍于吴王权威,并未起疑,依约前往神策军驻地。
一行人进入戒备森严的中军大帐,却见帐内并非会议场景,只有吴王朱栋端坐帅位,两侧站立着数十名按刀而立的鹗羽卫缇骑,气氛肃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