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观的发现,如同在暗夜里点燃了一支火把,既照亮了前路,也必然吸引来无数飞蛾与窥伺者。赵小川深知此理,在汴京运筹帷幄,一道道旨意如同精准的齿轮,驱动着庞大的帝国机器,围绕着北疆那点“星火”高速运转,绩效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狄咏坐镇北疆,压力如山。他不仅要防范正面辽军主力的可能进攻,更要确保“天工禁苑”——玄都观的绝对安全。他将麾下最精锐的“静塞军”调至玄都观外围,构筑了三道防线,明哨暗卡林立,巡逻队十二时辰不间断,绩效考评标准简单而残酷:任何未经允许靠近禁苑者,杀无赦;任何玩忽职守导致信息泄露者,军法从事。
同时,他对易州、涿州乃至整个河北西路的控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借着肃清“算盘”余孽的东风,他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一批庸碌无为或与地方豪强有染的官吏被罢黜查办,换上了一批更年轻、更注重实务、且在绩效考成中表现优异的官员。此举虽引起了一些旧势力的不满,但在战争阴云和皇帝明确支持的背景下,无人敢公开反对,北疆的政令为之一新,效率大增。
然而,暗流依旧涌动。肃政司安插在辽国境内的眼线传回消息,辽国南京道的权贵们,近期似乎在秘密募集一批特殊的“匠户”,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陨铁”、“奇石”的记载和传说。同时,边境上关于“易州山中有宝,得之可得天下”的流言愈传愈烈,版本繁多,甚至编造出了“夜放光华、引动星辉”的神异景象,显然是有人精心策划,意图将水搅浑。
“他们在试探,也在准备。”狄咏看着肃政司传来的密报,对副将沉声道,“辽主和‘算盘’都不会死心。告诉下面的弟兄,眼睛都放亮些,绩效考成,现在才是真正见分晓的时候!”
---
玄都观山腹,“星火项目”的进展在经历了初期的停滞与迷茫后,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问题核心在于“龙涎金”那匪夷所思的物理特性。它极其坚硬,韧性惊人,但同时又异常脆,传统的“千锤百炼”之法不仅难以成型,反而极易使其内部产生裂纹,甚至崩碎。项目组尝试了提升炉温(几乎达到了当前技术极限)、改变燃料、添加各种助熔剂……效果均不理想。
这一日,负责记录熔炼数据的鲁小宝,在整理一堆失败的实验记录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在数次尝试中,当炉温升至某个临界点,并辅以某种特定的鼓风节奏时,虽然依旧未能熔化矿石,但矿石表面会短暂地浮现出一层极其微弱的、如同水波般的流光,并且其磁性会发生极其细微的、规律性的波动。
这个发现太细微了,若非鲁小宝心思缜密,且终日与这些枯燥的数据为伍,几乎难以察觉。他立刻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负责指导他的老匠人和项目副总管沈括。
沈括闻讯,极为重视。他亲自来到熔炉旁,仔细观察,并让鲁小宝重复了那几次实验的记录条件。当那微弱的流光再次浮现时,沈括童孔微缩,激动地一拍大腿:“妙啊!此非不能熔,而是我等未得其法!此物……此物或许并非抗拒高温,而是需要一种……一种特定的‘韵律’!如同音律能引起共鸣一般,热力亦需找到与之契合的‘波动’!”
他立刻召集所有负责冶炼的工匠和精通数算、格物的学者,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谐波熔铸”小组,绩效目标明确——基于鲁小宝发现的线索,建立数学模型,寻找那能够与“龙涎金”产生“共鸣”的最佳温度曲线与鼓风频率!
这是一个全新的、近乎玄学的方向,但沈括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直觉,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项目组的工作重心瞬间转移,大量的计算、模拟、小规模实验迅速展开。苏轼也发挥其文采优势,从古籍中寻找关于“天籁铸器”、“阴阳调和”等可能相关的玄奥记载,试图为这现代(相对而言)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古老智慧的启发。
---
就在“星火项目”于迷茫中窥见一丝微光的同时,外界针对玄都观的暗潮,也开始显现獠牙。
一个深夜,一支约五十人的辽军精锐夜不收(侦察兵),借着浓重夜色的掩护,试图穿越宋军防线,潜入易州境内,其行进路线,直指玄都观方向!他们显然得到了极其精确的情报,避开了几处常规哨卡,行动悄无声息。
然而,他们低估了狄咏布下的天罗地网,也低估了宋军在新绩效考成下被激发出的警惕性。一支隶属于“静塞军”、由老兵“张夜猫”率领的巡逻队,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远超以往的警觉,在距离玄都观外围防线仅十里的一处山谷中,发现了这支辽军夜不收的踪迹。
“他娘的,还真有不怕死的敢往这边摸!”“张夜猫”啐了一口,眼中闪过嗜血的光芒,“弟兄们,绩效送上门了!悄声跟上,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记住,尽量留活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