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块名为“龙涎金”的黑色石头和倭国领主的密信,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汴京,直接呈递至赵小川的御桉。一同送来的,还有张指挥使关于海战过程及后续搜查的详细报告。
崇政殿内,赵小川、孟云卿、顾千帆、沈括以及被紧急召来的将作监大匠,围在放着那几块石头的托盘前。石头通体黝黑,表面有着天然的、如同波浪般的螺旋纹理,入手比寻常石头沉甸许多,敲击之声沉闷,带着一种奇特的韧性。
“此物……非金非铁,非石非玉,老夫从未见过。”须发皆白的老匠人拿着放大镜(同样是赵小川指导将作监制作的简易版本)仔细观察,又用锉刀小心地刮下一点粉末,在指尖捻动,眉头紧锁,“质地极为细密坚硬,远超寻常铁矿。观其纹路,倒像是某种……熔炼后又经极其缓慢冷却形成的结构,非天然矿石所能有。”
“熔炼?”赵小川捕捉到这个关键词,“匠作的意思是,这可能是人造物?或者是某种天然金属经过特殊处理?”
老匠人迟疑道:“回陛下,老朽不敢断言。若是人造,其技艺已远超我朝将作监水平。若是天然形成……老朽孤陋寡闻,实不知何种天地造化能生出此物。或许……真与海外有关,非中土所产。”
沈括拿起一块,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看了看那螺旋纹路,沉吟道:“陛下,臣观此物,其重异常,纹理天成,或许……并非凡间俗物。古籍有载,‘龙涎’乃海上巨龙唾沫所化,珍稀无比,多指香料。此处以‘龙涎’名之,或许意指其来源神秘、价值连城。而‘金’字,可能并非指其是黄金,而是喻其珍贵如金。”
孟云卿清冷的声音响起:“无论其是天然还是人造,是矿物还是他物,能让辽国、‘算盘先生’乃至倭国领主如此觊觎,甚至不惜联手,其价值必然关乎国本。信中提及‘联手施压’,可见他们对此物志在必得,甚至不惜与我国正面冲突。”
顾千帆补充道:“根据‘捕风’小组最新密报,那个‘蛇岛’的位置已初步锁定,位于明州外海约三百里处,是一处暗礁密布、人迹罕至的荒岛,岛上多有蛇虫,故得此名。岛上似乎有古人活动的遗迹,但具体情况不明。‘算盘先生’的主力,极有可能已前往该岛。”
线索逐渐清晰,却又更加迷雾重重。“龙涎金”究竟是什么?它藏在蛇岛何处?“算盘先生”和倭人是否已经得手?
赵小川沉思良久,做出了决断:“第一,将这几块‘龙涎金’样本交由将作监成立专项小组,代号‘辨金’,集中所有能工巧匠,不惜代价,研究其成分、特性,看看能否彷制或找到其用途,这是技术层面的绩效突破。第二,顾卿,命令沿海水军,特别是明州水师,立刻派出精锐,封锁蛇岛周边海域,绝不能让‘算盘先生’或倭人将岛上的东西运走!同时,挑选得力干将,组建一支精干小队,准备登陆蛇岛,查明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强硬手段,绩效目标——掌控‘龙涎金’源头或确保其不落入敌手!第三,沈括,加快市舶司新政的优化和推行,尤其是对倭国、高丽商船的严格审查,从源头上掐断他们与‘算盘先生’的勾结渠道!”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整个国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目标直指东南海外那神秘的“龙涎金”。
---
朝堂之上,关于市舶司新政的争论,因为东南海上的风波和“龙涎金”的出现,有了新的变化。
当沈括禀奏,准备进一步加强对海贸,尤其是对特定国家商船的管理和审查时,李格非等人再次提出了异议,认为此举过于严苛,有违“怀柔远人”的圣王之道,可能引发外交纠纷,影响朝廷声誉这等“无形绩效”。
这一次,赵小川没有让苏轼率先反驳,而是亲自开口,语气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李卿,朕来问你。若有一伙强盗,觊觎你家中传世之宝,并与你家中不肖仆役勾结,试图里应外合,盗取宝物。你是应该大开中门,以礼相待,期待他们幡然醒悟?还是应该紧闭门户,严查仆役,甚至拿起棍棒,守护家产?”
李格非一怔,答道:“自然……自然是后者。”
“这便是了。”赵小川目光扫过群臣,“如今,‘龙涎金’可能便是我大宋的‘传世之宝’,倭国领主与‘算盘先生’便是那伙强盗,而沿海某些不法商贾、渎职官吏,便是那‘不肖仆役’。朕加强海贸管理,严查可疑船只,并非不教而诛,而是守护国本的必要之举!这,才是最大的‘绩效’!若因惧怕所谓的‘外交纠纷’、‘声誉受损’而放任自流,致使国宝流失,那才是真正的失职、失德,是最大的绩效不合格!”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至于‘怀柔远人’,也要看对象!对于遵纪守法、真心交好的商旅,我大宋自然以礼相待,提供便利,这亦是绩效(促进友好往来与经济收益)。但对于包藏祸心、觊觎我财货甚至国土者,唯有展示足够的决心和力量,才能让其知难而退!这其中的分寸拿捏,便是朝廷和诸位臣工需要展现的执政绩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