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孟云卿凉凉地开口,指尖拨动一颗玉珠,发出清脆的“啪嗒”声,“您再这么熬下去,妾身怕明日早朝,御座之上就要长出一朵新鲜的蘑菇了。”她放下算盘,起身走到他身边,俯身看他那鬼画符般的“绩效蓝图”,“这‘末位淘汰’四字,杀伤力委实惊人。妾身方才回宫路上,还听见几个小黄门在墙角嘀咕,说什么‘李公公上月打碎了官家一个盏,会不会第一个被淘汰去扫皇陵’?”
赵小川闻言,差点被口水呛住,抬起头哭笑不得:“扫皇陵?朕是那种人吗!淘汰是调职,调职懂不懂?比如从户部油水地儿,平调到太常寺管礼仪祭祀!”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这帮人,好的不学,脑补第一名!还有那帮老臣,张口闭口体统,体统能当饭吃?能理清账目?能防住下一个寿王?”
孟云卿在他身旁的锦墩上坐下,拿起案几上一块精致的荷花酥,慢条斯理地掰开,露出里面细腻的豆沙馅。“体统自然不能当饭吃,”她将半块酥递到赵小川嘴边,看着他下意识地张嘴咬住,才悠悠道,“但陛下这‘看板’挂在紫宸殿,确实像把市井酒楼的流水牌搬进了祖宗太庙,也难怪吕相他们眼晕。”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妾身倒觉得,若真能把这满朝文武的‘流水账’算清楚,让尸位素餐者无处遁形,让实心任事者劳有所得,这体统…改一改也无妨。总比某些人,奏折里写得花团锦簇,一问实务就‘容臣再查查’强得多。”
赵小川嚼着香甜的荷花酥,听着皇后这拐弯抹角却立场鲜明的支持,心头那点被老臣质疑的郁气顿时散了不少。他咽下点心,一把抓住孟云卿的手,眼睛发亮:“知我者,云卿也!你看啊,这‘末位淘汰’关键在‘末位’,又不是人人淘汰!就是要让他们动起来!你看户部那个仓部主事王启年,管着偌大个左藏库,账目一塌糊涂,问他库存绢帛多少匹,他居然回我‘约莫…几千?几万?待下官去翻翻旧档!’这种人不挪位置,留着过年?”
孟云卿被他抓着手,耳根微热,想抽回又被他攥紧,只得故作镇定:“王主事…妾身记得他夫人前几日还进宫给太后请安,带了一匣子上好的湖笔,说是王主事特意为太后抄经准备的。”她意有所指。
“哼!”赵小川嗤笑,“心思都用在钻营上了!绩效考评,就是要把这些只会‘约莫’、‘待查’的,和那些实打实能把库存精确到匹、把工期压缩三成的能吏区分开!优者重赏,劣者挪窝!这才是正理!”他越说越兴奋,拉着孟云卿的手晃了晃,“云卿,你脑子好使,帮朕看看,这官员个人绩效的考评细则,这么定合不合理?上官评语占六成,同僚互评占两成,廉访司暗访核验占两成…”
孟云卿无奈地看着瞬间化身“绩效狂魔”的皇帝,只得就着他递过来的桑皮纸,细细看了起来。殿内一时只剩下赵小川低声的解释和孟云卿偶尔清冷的点评。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靠在一起研究“绩效”的身影拉长,投在光洁的地面上,竟有种奇异的和谐与暖意。殿外侍立的宫娥们悄悄交换着眼神,嘴角抿着笑。官家和娘娘这般模样,可比看那劳什子绩效板有趣多了。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汴京城的脉搏在夜色中跳动得更加热烈。御街两侧,各色店铺挑起了明亮的灯笼,酒旗招展,香气四溢。作为七十二家正店之首的樊楼,更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三层主楼飞檐斗拱,挂满了彩绸灯笼,丝竹管弦之声与觥筹交错之声交织,汇成一片繁华盛景。
二楼临窗最好的雅间“撷芳阁”内,气氛却有些微妙。几张紫檀木大圆桌旁,坐满了身着各色锦袍的官员。主位上,赫然是刚下值不久的户部侍郎李邦彦。他捏着酒杯,脸色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诸位,今日紫宸殿那‘绩效看板’,都瞧见了吧?”李邦彦环视一圈,声音不高,却让席间的谈笑声瞬间低了下去。在座的多是六部中下层官员,品级不高,却身处实务要津。
“瞧见了,好大一块板子!”一个兵部的武库司主事咂咂嘴,“跟咱们武库挂的兵器牌子似的,可人家那是真刀真枪,咱们这…挂的是啥?是脸面!是俸禄!”
“何止俸禄!”吏部考功司一位员外郎忧心忡忡,“‘末位淘汰’啊!李侍郎,您消息灵通,这‘淘汰’…究竟是怎么个淘法?真像传言说的,发配去扫皇陵?”他这话一出,席间顿时一片紧张的目光投向李邦彦。
李邦彦慢悠悠地呷了口酒,放下杯子,才道:“扫皇陵?那倒不至于。陛下说了,是调离实职,去清水衙门。”他故意顿了顿,看着众人脸色稍缓,又补了一句,“比如…去管管太庙的香烛?或者去编修前朝实录?”他语气带着一丝戏谑。
“清水衙门?那还不如扫皇陵呢!”工部水部司一个脾气火爆的郎中拍了下桌子,“清水衙门那点俸禄,够干什么?我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在汴京城喝风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