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霜像一层薄盐,撒在马家堡的断壁残垣上。王卫国蹲在村西的废墟前 —— 这里是他原生家庭的旧址,1942 年日军扫荡后,只剩下半截土墙、散落的陶片,还有他第 24 章里找到母亲遗物的那处地窖入口,如今被枯枝和碎石半掩着。他指尖抚过冰冷的土坯,手里紧紧攥着块叠得整齐的粗布手帕 —— 正是那天在废墟地窖里发现的,米白色的布面上绣着个歪歪扭扭的 “卫” 字,边角被摩挲得发毛,却依旧能闻到淡淡的皂角香,那是母亲生前常用的味道。
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带着细碎的 “酸胀”。他能清晰地 “回忆” 起第 24 章的场景:1943 年秋,他跟着养父王破军来废墟清理,无意间发现地窖入口,在积满灰尘的木箱里摸到这方手帕,当时指尖触到绣字的瞬间,空冥状态突然爆发,清晰地 “看到” 母亲藏他进地窖时的背影 —— 她把帕子塞给他,说 “强子乖,娘去引开鬼子,回来给你买糖”,那是他最后一次见母亲。后来养父告诉他,母亲被日军抓去后,辗转送到了哈尔滨 731 部队,最终在细菌实验中牺牲,连尸骨都没能找回。
“卫国,风大了,该回去了。” 王破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披着件洗得发白的道袍,手里拿着个用油纸包着的木筒,里面是军区刚送来的命令。养父走到废墟前,目光落在那半截土墙上,声音低沉却温和:“别太挂怀,你娘要是知道你现在能帮着乡亲治病、能跟着部队做事,定会安心的。”
王卫国站起身,把手帕小心翼翼地塞进棉衣内袋,贴在胸口。“养父,俺没难过,就是想再来看看。” 他摸了摸胸口的手帕,空冥状态里的酸胀感渐渐消散,只剩下沉甸甸的 “坚定”,“您说军区有新命令?是不是要去北平?”
王破军点点头,打开油纸包,露出里面的油印文件,封皮 “晋察冀军区驻北平接收部令” 几个黑体字格外醒目:“三日前接到令,命贫道率根据地道医队,三日后随主力进驻北平西郊。任务有三:一是接收日伪遗留的医疗仓库,尤其是他们藏匿的西药和医疗器械,不能让这些东西落入散兵或特务手里;二是为北平西郊的百姓义诊 —— 那里有不少在日军统治下得了肺痨、冻伤的乡亲,还有些被俘的伪军伤兵需要调理;三是把咱们的‘道医融合’法子教给北平的战地医疗点,让更多人能用土办法治病,毕竟战后药材紧张。”
他顿了顿,将文件递到王卫国手里,眼里的光像穿透霜雾的阳光:“贫道已向组织禀明,你是贫道养子,通空冥、懂道医,随队同行 —— 一来你能帮着辨药材、调药方,战斗中还能靠空冥预警;二来北平是大地方,战后重建需要人手,你去了能学更多枪械、战术本事,也能把玄真派的‘心斋’和你的天赋结合得更熟练,为以后保家卫国打基础。”
王卫国接过文件,指尖抚过 “北平” 二字,心里没有犹豫,只有一种 “承命前行” 的踏实。他想起这两年在马家堡的日子:跟着养父学道医、练心斋,跟着赵婶学打铁,跟着小李炸粮车,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少年 —— 这一切都是母亲用命换的,是养父和乡亲们用爱护的,现在有机会去北平做更有意义的事,他没有理由退缩。
“俺听养父的。” 王卫国把文件叠好,塞进养父递来的木筒,“俺这就去跟赵婶他们交接医疗站的事,再把‘道医手册’抄一份给柱子,让他照着教乡亲。”
“不急。” 王破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废墟旁的老槐树,“先跟贫道回道舍,把玄真派的‘静心诀’再巩固一遍 —— 北平不比马家堡,日伪残余和特务多,空冥状态要随时能调出来,才能护好自己,也护好队友。”
回到祠堂道舍时,赵婶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挎着个粗布篮,里面装着刚烙的玉米饼和一罐蜂蜜:“道长,卫国,俺听小吴说你们要去北平,烙了点饼子路上吃,蜂蜜是俺去年割的,泡水喝能润嗓子,北平的风燥。” 她看到王卫国,赶紧把篮子递过去,手在他胳膊上捏了捏,“这孩子,比刚来时壮实多了,就是到了北平要记得吃饭,别总想着干活。”
王卫国接过篮子,空冥天赋里能 “闻” 到玉米饼的麦香和蜂蜜的甜香,心里暖得发颤:“赵婶,医疗站的事俺跟柱子说好了,他现在能认全草药,也会教乡亲练揉腹静功,您要是有啥搞不定的,就找张连长帮忙。” 他想起赵婶教他打铁时的样子,想起她连夜给小石头缝棉衣的场景,眼眶突然有点红,“等俺从北平回来,还吃您烙的玉米饼。”
“哎,好!” 赵婶笑着点头,转身又从家里扛来件新棉衣,棉絮塞得鼓鼓的,袖口缝着耐磨的麻布,“这是俺用老栓留下的粗布做的,比买的暖和,你穿上,别冻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