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四年夏,南疆湿热的风裹挟着血腥味,席卷了桂州边境的数个州县。早朝之上,加急军报如雪片般送达,鎏金奏折摊开在御案上,字字泣血:“前柳党余孽柳承业勾结蛮族首领孟获,煽动部族叛乱,劫掠三城,百姓流离失所,桂州守军抵挡不力,恳请朝廷速派援军!”
殿内一片寂静,檀香缭绕中,群臣神色凝重。柳党曾是前朝权倾朝野的势力,虽被萧衍登基后肃清主干,但漏网的旁支柳承业潜伏南疆多年,如今骤然发难,竟勾结蛮族形成如此声势,着实令人始料未及。
“蛮族向来与世无争,为何会突然勾结柳党叛乱?”萧衍指尖按在奏折上,眉峰紧蹙,“桂州刺史何在?为何纵容事态发展到这般地步?”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南疆偏远,赋税繁重,且桂州官员多有欺压蛮族之举,蛮族积怨已久。柳承业正是利用这一点,谎称朝廷要征用蛮族土地,屠戮部族,才煽动起叛乱。”
萧衍脸色愈发沉郁:“朕推行新政,本欲减轻百姓赋税,怎料南疆官员如此胆大妄为!”他目光转向立在一侧的云暮,“皇后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云暮身着青色绣竹纹朝服,身姿挺拔,神色平静无波。她早已让听风楼搜集了南疆的详细情报,心中已有定计:“陛下,蛮族叛乱,根源在于‘官逼民反’,而非真心与朝廷为敌。柳承业不过是借蛮族之手报复朝廷,若一味派兵镇压,只会让蛮族彻底倒向柳党,南疆永无宁日。”
“皇后之意,是要安抚?”御史大夫皱眉,“可蛮族已然叛乱,劫掠州县,若不加以惩戒,恐难服众。”
“臣以为,当恩威并施。”云暮上前一步,声音清晰有力,“其一,派使者携带陛下诏书前往蛮族,阐明朝廷新政,减免南疆三年赋税,归还被官员侵占的蛮族土地,化解积怨;其二,命大军南下平叛,重点围剿柳承业及其党羽,对蛮族则网开一面,凡主动归降者,既往不咎。”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柳承业熟悉南疆地形,且有蛮族相助,寻常将领恐难胜任。楚将军镇守北疆多年,用兵如神,若能调他南下,定能一举平定叛乱。”
萧衍沉吟片刻,颔首道:“皇后所言极是。恩威并施,既除逆党,又安民心,此乃良策。传旨下去,封楚怀瑾为南征大将军,率三万北疆精锐南下平叛;另派礼部侍郎为使者,即刻前往蛮族营地安抚。”
“陛下英明。”云暮躬身行礼,心中却掠过一丝牵挂。北疆刚刚安定,楚怀瑾尚未休整,便又要马不停蹄南下,南疆湿热难耐,虫蛇遍布,他肩上的旧伤,怕是又要复发了。
退朝后,云暮回到长乐宫,即刻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又唤来听风楼负责人:“将南疆地形图与蛮族习俗手册拿来,本宫要亲自整理。”
晚晴不解:“娘娘,这些情报楚将军那边应有备份,何必劳烦您亲自整理?”
云暮提笔蘸墨,目光落在宣纸上:“南疆地形复杂,蛮族习俗独特,稍有不慎便会触犯禁忌,影响平叛。本宫整理的这份图纸与手册,标注了蛮族的聚居地、水源、禁忌,还有柳承业可能藏匿的地点,楚将军用起来会更方便。”
她一边说,一边细细绘制地形图,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细密的线条。蛮族忌讳红色,她便用墨色标注危险区域;蛮族崇尚山林,她便在手册中写明不可随意砍伐蛮族圣树;甚至连蛮族首领孟获的喜好、忌讳,都一一记录在册。
夜色渐深,长乐宫的烛火依旧明亮。云暮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将整理好的图纸与手册交给听风楼负责人:“务必尽快送到楚将军手中,告诉他,南疆湿热,注意防范疫病,保重身体。”
“属下遵旨。”负责人躬身退下。
云暮望着窗外的月色,轻轻叹了口气。她与楚怀瑾,是历经生死的挚友,如今他远赴南疆,她能做的,便是为他铺好前路,让他少些艰险。只是这份牵挂,只能深埋心底,不敢有半分表露。
与此同时,北疆雁门关。楚怀瑾刚刚接到南下平叛的圣旨,正召集将领们商议启程事宜,一名亲卫捧着一个锦盒走进来:“将军,京城来人,说是皇后娘娘派来的,送来了南疆的地形图与手册。”
楚怀瑾心中一动,连忙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叠厚厚的图纸与手册,纸张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与一丝若有似无的兰草香,那是云暮常用的熏香味道。
他展开地形图,上面标注得极为详细,山川河流、城镇村落、蛮族聚居地一目了然,甚至连哪些路段容易埋伏,哪些地方有水源,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手册上则详细记录了蛮族的习俗、禁忌、语言,还有柳承业的党羽名单与可能藏匿的地点。
楚怀瑾指尖抚过图纸上细腻的线条,仿佛能看到云暮在灯下伏案疾书的模样。南疆湿热,她定是担心他不适,才特意在手册中注明了防暑、防疫的方法;蛮族禁忌繁多,她便一一整理出来,生怕他因触犯禁忌而激化矛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折骨为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折骨为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