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新建的二号厂房。
这里原本计划用来堆放杂物,此刻却被清空。
地面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而清冷的尘土味。
厂房中央,几十名兵工厂最顶尖的技术员和老师傅,正襟危坐。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聚焦在圆圈中心那个年轻人身上。
林川回来了。
他从“愚公工程”那喧嚣震天的工地归来,甚至没回办公室喝一口水,直接就把技术科和几个核心车间的负责人都召集到这里。
周平站在林川身侧,紧紧攥着一个文件夹。
他金丝眼镜后的瞳孔,正映着一点压不住的火光。
他很清楚,所长摆出这种阵仗,意味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同志们,叫大家来,是要宣布一件新任务。”
林川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张脸,开门见山。
“旅长和总部已经下了死命令。”
“我们兵工厂,除了要全力保障‘愚公工程’,还必须立刻上马两条新的生产线。”
他从周平手里接过两张图纸,挂在身后临时立起的黑板上。
一张,是40毫米枪榴弹的精密分解图。
另一张,则是M19型60毫米迫击炮的完整结构图。
“这两样东西,我想大家不陌生。”
林川用手指点了点图纸。
“它们的威力,想必各位也早有耳闻。”
“我们的任务是,一个月之内,把它们给我造出来,形成量产能力!”
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嗡嗡声。
“一个月?所长,这……这能行吗?”一个车床车间的主任满脸为难。
“82迫咱们有经验,但这60迫完全是两码事,还有那枪榴弹,又是破甲又是杀伤,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60迫总重才十八公斤!炮管肯定薄得像纸一样!”
一个技术员的声音带着惊骇。
“这么薄的管子,要顶住火药爆炸的膛压,对钢材、对工艺的要求,肯定高到天上去了!咱们现有的法子,根本做不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了那根纤细的炮管上。
那是武器的心脏。
也是制造的梦魇。
用传统砂模铸造,铸出的管壁厚薄不均,遍布砂眼和气泡,必须留出极厚的加工余量,再上镗床一点点把内膛和外壁“车”出来。
那样造出的炮管,又厚又重,还浪费大量宝贵的钢材。
想造出图纸上那种轻薄又坚固的炮管,似乎只有一条路。
用上好的合金钢,整根锻打。
但锻造一根炮管,耗时费力,成本高昂,根本不适合眼下急需的规模化生产。
“大家说的,都说到了点子上。”
林川微微颔首,对这些疑问似乎早有预料。
他看向王涛。
“王涛,枪榴弹的生产,还是由你来负责。”
“是!所长!”
王涛猛地挺直胸膛,高声应道,眼神里再无一丝迷茫。
“弹体用冲压工艺,这个我们有经验。核心是两部分:破甲弹的紫铜药型罩,和碰炸引信。”
林川的语气不容置疑。
“药罩的冲压模具,我亲自画。引信结构很简单,图纸我也会给你。”
“你的任务,就是带着冲压车间和装配车间,把生产流程给我理顺,把公差给我卡死!”
“我要的是,每一个零件都能完美互换!”
“保证完成任务!”王涛大声回答,脸上满是自信。
经过在研究所这么久的历练和“翻译”‘愚公’工程图纸的洗礼,他早已脱胎换骨,从一个纸上谈兵的学生,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工程师。
林川满意地点头,目光转向周平。
“周顾问。”
“到!”
“最硬的骨头,要交给你来啃了。”
林川指着那门60迫击炮的图纸,一字一句,声音清晰而沉重。
“还记得我上次和你说的,攻克‘薄壁离心铸造’的技术难关吗?”
周平推了推眼镜,神情凝重无比:“所长,我说过,别说是离心铸造,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保证把这根炮管给您弄出来!”
他留德多年,在一些最前沿的工业期刊上,见过这个概念的理论雏形。
但那还停留在最顶尖实验室的猜想阶段。
是一种极其尖端、近乎科幻的工艺。
林川却摇了摇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勾勒起来。
他画的不是什么复杂的理论公式。
而是一个简陋到有些可笑的装置草图。
一个沉重的底座,上面用螺栓固定着一台电动机。
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连接着一个可以高速旋转的,粗大的圆筒形金属模具。
模具的一端,有一个喇叭状的开口。
“原理,非常简单。”
林川用粉笔头敲了敲黑板,声音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
“让这个铁罐头,高速旋转起来。”
“然后,把熔化的钢水,从这个口,浇进去。”
“在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钢水会被死死地甩到模具的内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液态金属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