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老太太关于“藏拙”的告诫,盛长梧自然是听进去了,但他心中自有盘算,在人才济济的汴京,过分的谦虚和隐藏并非上策,机遇需要自己争取,名声需要不断巩固。
“藏拙”若藏久了,很可能真的被埋没,沦为又一个“伤仲永”,他要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续的光芒,建立起无人可以忽视的声望和影响力。
葳蕤轩内, 盛长柏下学回府,也听说了弟弟所作《三字经》之事,他特意去母亲那里看了那本手抄本,看着那工整如刻、内容精炼又包罗万象的文字,盛长柏沉默了良久。
他天资聪颖,刻苦用功,在同龄人中已是佼佼者,但面对这样一部堪称启蒙经典的着作,他内心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他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对天赋鸿沟的认知,让他心情有些低落。
王若弗看出儿子的失落,心疼地安慰道:“柏哥儿,你莫要与他比。你如今学问扎实,先生们都夸赞的。长梧那孩子……哎,说句不好听的,那等聪慧已非寻常人可比,简直是个妖孽!咱们不跟他比,你做好自己就顶好了!”
盛长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点了点头:“母亲说的是,儿子明白。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儿子不会懈怠的。儿子先去前院温书了。” 他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份天赋上的差距。
第二日,白鹿洞书院
与盛长柏最为交好的顾廷烨敏锐地察觉到他情绪不高,稍一打听便知缘由,下学后,他搂住盛长柏的肩膀,豪爽地安慰道:
“长柏,何必为那等事烦心?你那弟弟盛长梧,本就不是池中之物,咱们凡人跟他比什么?我倒觉得你的文章写得极好,策论也很有见地!将来科举场上,靠的可是真才实学,又不是比谁会给小孩儿写书!”
顾廷烨的直爽安慰让盛长柏心中暖了不少,他笑了笑,真诚道:“谢谢你,廷烨。” 他将话题转向两人都感兴趣的方面,“下次休沐,我们再去骑马如何?我感觉马术已熟练了不少。”
顾廷烨果然眼睛一亮,兴奋道:“好啊!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咱们比比,看谁跑得快!”
而在盛家, 盛长梧仿佛真的“打通了任督二脉”,文思泉涌,他不再局限于《三字经》,开始将一些蕴含深刻道理的成语和谚语,改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用来教导墨兰。
诸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等等。
他不仅讲故事,还贴心地在纸上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图文并茂,让年仅三岁的墨兰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目不转睛,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盛长梧将这些故事仔细整理,配上插图,装订成册,他并非只是为了妹妹,更有深意。他通过关系,将这些册子送到曹家书坊刊印售卖。
果然,这些构思巧妙、画风稚趣、寓意深远的儿童读物一经面世,立刻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仅孩童喜欢,连大人都觉得颇有意味。
盛长梧因此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版税收入,他没有将这些钱用于个人享受或结交权贵,而是悄悄另立账目,对林噙霜说:“阿娘,这些钱是儿子凭本事挣的,儿子想单独存起来,将来给墨儿做嫁妆,也算是我这个做兄长的一点心意。”
林噙霜听后,感动得无以复加,只觉得儿子考虑得如此长远周到。
邕王府上,邕王拿着下人买回的《三字经》和《谚语故事集》,仔细翻阅后,对身边的王妃和谋士感叹道:“这盛长梧,真乃天降奇才!文武兼备已是不易,竟还能写出这等惠泽童蒙的佳作!若能得其真心辅佐,实乃大幸!”
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看不起盛长梧出身的平宁郡主,在齐衡的央求下看了这些书后,也不得不放下一些偏见,私下里对心腹嬷嬷承认:“盛家此子,虽出身有瑕,但这般才学……确实世所罕见。衡儿若能与他交往,取其长处,倒也不算坏事。”
盛长梧的名声,随着《三字经》和寓言故事集的广泛流传,再次火遍大江南北,他的作品迅速成为了大宋无数家庭给孩童启蒙的必备读物,神童盛长梧之名,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这一次,他靠的不是一时的惊艳,而是实实在在、惠及大众的文化贡献,这让他的声望根基变得更加牢固和深厚。
御书房内,赵祯放下手中那本装帧精巧、图文并茂的《盛氏谚语故事合集》,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带着几分童真趣味的笑容。
他翻看了《龟兔赛跑》里那只骄傲的兔子和坚持不懈的乌龟,看了《亡羊补牢》里那个知错能改的牧羊人,每一则故事都浅显易懂,却又蕴含着治国、修身、处世的深刻道理,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连他这个一国之君都看得津津有味,更遑论孩童了。
“妙,实在是妙!”赵祯抚掌轻叹,“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此子心思之巧,用心之深,实非常人所能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