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让下人将那一打沉甸甸的书籍捧上来,他看向盛长柏的目光带着一种复杂的期许,语气也格外庄重:
“柏哥儿,这些书籍和文章,并非寻常之物,其中许多是父亲生前最为珍视的孤本、手稿,以及他多年为官、治学的心得批注。他老人家临终前,曾将我唤至榻前,特意叮嘱……”
王衍说到这里,语气微顿,目光扫过一旁面露骄傲的妹妹王若弗和妹夫盛纮,最终又落回长柏身上,声音压得更沉,也更显推心置腹:
“父亲说,我们王家子弟中,虽不乏勤勉之人,但在读书悟性、心性坚韧上,却无人能出柏哥儿之右。他老人家知道,盛家未来门楣之光耀,大半要系于你身。而我王家……唉……”
王衍轻轻一叹,这其中蕴含了王老太师对子孙才能平庸的无奈与对家族未来的隐忧,虽未明言,但在场如盛纮、华兰等心思通透之人,已能隐约领会。
“父亲言道,这些心血,若留在王家,只怕明珠蒙尘,被束之高阁,但若赠予柏哥儿,必能物尽其用,助你更早日得学问堂,将来金榜题名,立足朝堂。这既是他作为外祖父的一份期许,亦是他作为长辈的一份……托付。”
“托付”二字,他说得格外清晰,这不仅仅是赠书,更是一种政治投资和情感绑定。
王老太师看准了盛长柏的心性与潜力,在他身上为可能衰落的王家埋下一个强有力的外援和香火情分的伏笔。
他没有将全部资源一次性给予,而是让儿子王衍来执行赠予这个动作,既让盛长柏铭记王家的恩情,也让王衍这个未来的王家家主,能与盛长柏这个潜力股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和恩情。
王衍接着道:“故而,我谨遵父命,亲自督促人手,将父亲指定的部分精心抄录成套,今日赠予你,望你切莫辜负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刻苦攻读,早日高中。将来若有所成,勿忘今日之言,勿忘你外祖父的赏识与我王家的这份情谊。”
这番话,将王老太师的深谋远虑和一点点私心都摆在了明处,却又因为其坦诚和基于对长柏才华的认可,显得格外郑重,令人难以拒绝。
一旁的王若弗一听,简直是心花怒放!她最得意的便是这个儿子,如今得到娘家如此高度的认可和厚赠,觉得脸上倍有光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几乎要藏不住笑容。
盛紘同样心中大喜,他一生最重官声门楣,儿子的前程就是他最大的指望,王家的认可和支持,对长柏的仕途之路无疑是极大的助力。
他内心激动,但面上仍保持着得体的谦逊,连连代儿子道谢。
华兰作为长姐,看到弟弟如此争气,得到外祖家这般看重,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与自豪,面带欣慰的笑容。
盛长柏本人虽然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神情依旧沉稳,但他深知这些书籍的分量和外祖父、舅父的深意。
他上前一步,极其郑重地双手接过书卷,然后对着王老太太和舅父王衍深深作揖,声音坚定而诚恳地道谢:
“长柏谢过外祖母、舅父厚爱,定不负外祖父与舅父期望,潜心向学,以求寸进。” 这一刻,这个少年更坚定了未来要走的路。
————————————————
船舱内,随着船只的轻微摇晃,盛纮的目光屡次飘向那摞被妥善安置在箱笼最上层、以锦缎包裹的书籍。
那是来自王家的赠礼,代表着已故太师的认可和京中高门的期望,沉甸甸的,不仅是分量,更是意义。
盛纮心中如同这运河的水波,起伏不定,他瞥了一眼正在窗边凝神看书的长子长柏,又想起留在扬州的次子长梧。
长梧也是他的儿子,虽为庶出,但读书也颇为勤勉伶俐,作为一个父亲,他自然希望所有的儿子都能有出息,光耀盛家门楣。
一个念头在他心里盘旋:“若是长柏能将这书籍与长梧共享,兄弟二人一同进益,岂非美事?”
然而,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另一股更强大的顾虑压了下去,这书是王家指名道姓、特意嘱咐送给长柏的,是长柏外祖父的遗泽和舅父的看重。
他盛纮若是开口让长柏分享给庶弟,这成什么了?岂不是显得他贪得无厌,觊觎岳家专门给予嫡长子的资源?王家人若知晓,会如何看他?必定觉得他不知礼数,脸皮太厚。
他素来重视官声和颜面,这等舔着脸为庶子讨要东西的事情,他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几次话到嘴边,看着长柏沉静专注的侧脸,又生生咽了回去,只得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端起茶杯掩饰内心的纠结。
盛纮的欲言又止,其实早已落入盛长柏眼中,他何等聪慧,立时便猜到了父亲的心思。
他的目光也从书卷上移开,投向了窗外浩渺的江水,内心开始了权衡。
他想起已故外祖父王老太师的教诲,那日舅父转述的话言犹在耳:“为上者,当知人善用。即便心中不喜,即便身份有别,若其才于己、于家有利,便需有容人之量,有驭下之智。你要学的,是如何让他这份聪慧,为你所用,助你成事,而非成为你的阻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