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年,陈阳治下三省的军政、民生全面开花:军事上,第三军正式成立,下辖4个师,第二军也扩充至5个师;民生领域,医学院在三省全面铺开,培养出大量医师,且所有毕业医生都需按规定下乡进村,完成1年实习,在一线积累诊疗经验。
除此之外,军工厂产能稳步提升,教育、水利等各项事业也齐头并进,发展势头良好。截至1925年,三省常住人口已正式突破8500万,这还没算上尚未完全统计的新加入难民、流民。看着这个数字,陈阳既欣喜于人口带来的活力,又忍不住头疼——新增人口越多,财政方面的压力也越大。
1926年,国民政府正式打响北伐战争,陈阳对此始终保持“只关注、不参与、不干涉”的态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空军和海军的建设中。
海军方面,部队长期驻守在海参崴以南的海域,与日军舰队形成对峙态势,双方紧张的气氛如同火药桶,随时可能爆发冲突,但彼此都在极力克制。
这些年,陈阳与张作霖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无论是军政领域还是民政事务,都给张作霖提供了大量资助与支持,称得上“够意思”。
同时,陈阳也时常想起那位伟人——他知道伟人此时正忙于重要着作的撰写,内心既渴望能见这位“上下五千年仅见的伟大人物”一面,又不得不打消念头:他怕自己这只“小蝴蝶”的翅膀,真的会扇动历史走向,引发不可控的改变。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随后数月内,国内局势持续变动,多地先后卷入动荡之中。
这段时间里,于凤至一直在暗中协调,将大量物资、金钱和武器弹药秘密运往各地。陈阳对此始终保持“不干涉、不追问”的态度,只有当大帅府仓库里的物资因调拨出现空缺时,才会悄悄补满,确保后续支援能顺利进行。
1928年6月3日晚,陈阳紧急命人给张作霖发电报,电报里隐晦提及“明日皇姑屯一带需格外警惕,恐有意外”,字里行间藏着提醒——他知道,能救张作霖的终究只有他自己。
6月4日一整天,陈阳都在府中等待消息,直到半夜也没接到奉天那边的紧急来电。他心里顿时有了数:看来这位老狐狸这次命不该绝,是真的躲过了一劫。想到这儿,陈阳不由得松了口气,打心底为这位一直交好的“老大哥”感到庆幸。
几天后,张作霖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到陈阳的大帅府,一见面就紧紧抱住陈阳,眼眶泛红,差点落下泪来。陈阳拍了拍他的背,笑着说:“大哥难道觉得,这几年小弟跟你是虚与委蛇?你还真不信咱们俩的情谊?”
张作霖这才叹道:“我之前总以为你小子在跟我玩计谋,是我走眼了!这次要是没有你,大哥这条命就没了,真得好好谢谢你!”
“大哥,现在是时候做决定了。”陈阳话锋一转。张作霖犹豫片刻,最终狠狠点头:“只要老弟你肯帮我,老哥我就敢迈出这一步!”
“定了!”陈阳当即应下,“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你随便选,我立即调动配合你!”
张作霖眼睛一亮,当即哈哈大笑:“没白认你这个兄弟!”随后,两人共同商议决定发电:张作霖辖下的吉林、辽宁,陈阳辖下的黑龙江、海滨省,再加上内蒙,共五地,一致遵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为国家统一大业助力。
商议完,陈阳立刻下令:调第二军五个师南下进入吉林,对旅顺、大连等地的日军形成威慑;同时给海军下令,继续与日军舰队对峙,争取逼退对方——但只要日军敢打响第一枪,必须立即将其歼灭。
陆军方面,陈阳派出的第二军5个师,与张作霖麾下的3个师迅速汇合,在吉林境内布防,形成一张严密的军事网,将旅顺、大连及周边区域牢牢辐射在内——明晃晃的武力威慑下,日军在当地的活动明显收敛,不敢再像以往那般肆意。
与此同时,陈阳与张作霖各派的外交人员组成联合谈判团,与日方代表坐在谈判桌前。我方代表态度强硬,开篇便提出核心要求:“日军必须无条件撤出旅顺、大连,归还所有侵占的中国领土。这是不容商议的底线,若日方拒不配合,我方部署在周边的陆军、海军、空军将随时采取行动,后果由日方全权承担。”
谈判桌上,我方代表寸步不让,句句紧扣“领土主权”;谈判桌外,陆军部队加紧巡逻,海军舰队在邻近海域游弋,双重压力下,日方代表多次陷入沉默,显然已感受到我方收回领土的坚定决心。
几天谈判下来,始终没有传来好消息,日方代表一直拖延推诿,陈阳渐渐没了耐心。
他找到张作霖商议后,决定启动空军威慑——陈阳这边出动500架战机,张作霖那边调出300架战机,全部部署在吉林境内距离大连最近的我方机场。
随后,800架战机全体升空,直奔山东境内的日军据点,从空中对侵略者发起猛烈轰炸,炮火声接连不断,给日军造成沉重打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