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的青幔小车,车厢内铺着柔软的锦垫,空间虽不如头一辆宽敞,但也足够舒适,甚至还固定着一个小巧的茶几。可对于坐惯了硬板凳、甚至经常席地而坐的小泉和阿蛮来说,这环境简直精致得让他们手足无措。
阿蛮庞大的身躯缩在座位上,生怕自己一动就把那看起来弱不禁风的锦垫坐塌了,或者把茶几碰翻。他瞪着眼睛,透过微微晃动的车窗帘子缝隙,好奇又紧张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马车驶离了喧嚣鼎沸的码头区,进入了京城的街道。
这一看,更是让这两个“乡下”来的小子大开眼界,三观遭受了连续不断的冲击。
街道宽阔得超乎想象!并排行驶四五辆马车都绰绰有余,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车行其上,只有沉稳的轱辘声,几乎没有颠簸。这与江南狭窄、潮湿、充满各种气味的街巷截然不同。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旗幡招展,一眼望不到头。绸缎庄、金银铺、酒楼、茶肆、药行、当铺……鳞次栉比,门面一个比一个气派,招牌一个比一个醒目。那楼宇,动辄两三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看得人眼花缭乱。
“恩公!恩公你快看!”阿蛮激动地扒着车窗,指着外面一个三层楼高、挂着巨大“太白遗风”匾额、门口站着好几个花枝招展姑娘的建筑,“那……那是个啥铺子?咋这么高?门口还站着那么多……穿红戴绿的伙计?是卖啥的?闻着还挺香!”
小泉凑过去看了一眼,他虽然也不认识,但直觉那不是什么正经“铺子”,尤其看到有个油头粉面的男人搂着一个姑娘走进去,他脸一红,把阿蛮拽了回来:“别瞎指!那……那估计是卖……特殊香料的地方!少打听!”
阿蛮似懂非懂,但“香”字触动了他的神经,他吸了吸鼻子,注意力又被另一个摊贩吸引:“哎!那卖炊饼的炉子真大!一锅能烙二十个吧?看着就实在!”
相比于阿蛮对“食色性也”的本能关注,小泉则更像个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对一切都充满了医学角度的好奇。
他看到街边一个卖大力丸的壮汉,光着膀子,胸口碎大石,引得一片叫好。小泉仔细观察那汉子的肌肉走向和发力方式,低声对阿蛮说:“你看他,气沉丹田是对的,但腰椎发力过猛,年轻时不显,老了必定落下病根,得用我特制的狗皮膏药……”
他看到几个穿着绫罗绸缎、大腹便便的富商走过,又小声嘀咕:“面色潮红,步履虚浮,典型的痰湿内蕴,肝阳上亢,得扎几针泄泄火,再开点黄连泻心汤……”
他甚至对路边拴着的、比江南马匹明显高大神骏许多的马匹产生了兴趣:“这马骨骼清奇,就是蹄铁似乎打得不太对,影响发力,容易崴脚,得重新修整……”
阿蛮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恩公看啥都能看出病来,这京城在他眼里,怕不是个超大型的疑难杂症集合体?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阵清脆的锣响和威严的呼喝:“肃静!回避!”
只见一队盔明甲亮、手持长戟的兵士开路,后面跟着一顶八人抬的、装饰着繁复纹饰的青色大轿,仪仗齐全,气势迫人。周围的百姓纷纷避让到道路两旁,低头垂目,不敢直视。
“我的天!这是啥官?这么大阵仗?”阿蛮吓得一缩脖子,差点从座位上出溜下去。
小泉也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那轿子经过时,带起的风都似乎带着凛冽之气。他隔着车窗缝隙,能看到轿帘纹丝不动,里面的人仿佛与外界隔绝,自成一方天地。
“规矩…这就是京城的规矩吗?”小泉心里嘀咕,想起了鹦鹉之前的警告。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膝盖,思考着要是真需要磕头,这京城的地板是不是比江南的硬?
马车在宽阔的街道上行驶了足有半个时辰,仿佛还没有穿过核心区域。小泉忍不住撩开车帘(在管家眼神示意下,只撩开一条小缝)向外张望。
他看到有杂耍艺人在空地上表演吞剑吐火,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看到有书生在茶馆外激烈辩论,唾沫横飞;看到有贵妇人乘坐着小巧的香车,丫鬟仆从前呼后拥;也看到有乞丐蜷缩在墙角,与这满目繁华格格不入……
三教九流,众生百态,在这条漫长的街道上,如同一个微缩的、鲜活而又复杂的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阿蛮从一开始的兴奋,逐渐变得有些麻木,最后只剩下喃喃自语:“太大了…太花了…俺的眼睛都不够用了…这得走丢多少人啊…”
鹦鹉似乎也适应了这种移动观察模式,它站在小泉膝盖上,看着窗外闪过的景象,难得没有吐槽,只是偶尔发出一两声意味不明的:
“杂!乱!嘎!”
“房子挤房子!鸟往哪儿落?”
小泉放下车帘,靠在柔软的锦垫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原本对京城的想象,更多是集中在太医署、皇宫和那些高门大院里。直到此刻,穿梭在这真实的街道上,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大”与“杂”。
一个远比江南更复杂、更精彩,也可能潜藏着更多未知与危险的世界,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细节多到爆炸的巨幅画卷,在他面前缓缓铺开。
他攥了攥拳头,既感到一丝渺小与不安,又有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在血管里蠢蠢欲动。
这里,会有多少等待他去破解的“疑难杂症”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或许,还有这人心上的?
喜欢山医逍遥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医逍遥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