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联席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凌云早早来到办公室。窗外,镇政府大院里的老榕树在晨光中舒展着枝叶,几只早起的麻雀在枝头跳跃鸣叫。
小王,凌云唤来办公室新分配给他的联络员,请周主任过来一下。
片刻后,周伟快步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笔记本:凌镇长,您找我?
凌云从文件中抬起头,这一周我准备下村调研,你安排一下。
周伟立即翻开工作日志:好的,您打算去哪些村?我马上通知各村做好准备,让分管领导陪同。
不必兴师动众。凌云放下手中的笔,就你跟我,再请农技站的老杨同志随行。咱们轻车简从,随机走访。
周伟面露难色:凌镇长,按照惯例,镇长下村调研至少要提前三天通知,让村里做好准备,分管领导也必须陪同。再说,不通知就直接去,恐怕......
恐怕什么?凌云微微一笑,恐怕看不到真实情况?
不是这个意思......周伟急忙解释,我是担心接待不周。
我们要的是真情实况,不是接待排场。凌云语气平和但坚定,这样吧,每天早上出发前,你再通知要去的村。不要提前透露具体行程。
周伟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凌云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得点头: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赴任后的第一个完整工作周,凌云开始了密集调研。他特意换上了轻便的衣裤和一双半旧的登山鞋,这是多年林业工作养成的习惯。
第一站,他选择了曾经推广林下食用菌的黑沟村。车子刚到村口,就见村支书老王小跑着迎上来,黝黑的脸上堆满笑容。
凌镇长!欢迎欢迎!早上接到周主任电话,我这就赶过来了。
凌云握住老王粗糙的手:王支书,别这么客气。我现在是青龙山的镇长了,更要多往村里跑。往后跑得勤了,你可别嫌烦。
那不能,那不能!老王连连摆手,您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听说您当镇长了,大伙儿都说,咱们青龙山来了个懂农业的镇长,这是我们的福气啊!
走在熟悉的村路上,两旁是茂密的次生林,林下整齐摆放着菌棒,一些菌棒上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褐色菇蕾。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菌类特有的清香。
凌镇长,托您的福,老王如数家珍地介绍,去年这季香菇收成不错,合作社统一联系了县里的超市和一家电商平台,价格也稳,参与的几个农户,户均增收了五六千块呢!大家伙儿现在干劲足得很,都盼着今年能有个更好的收成。
他们信步走进一户参与项目的农家。低矮的院墙内,女主人张嫂正和几个邻居一起,坐在小板凳上分拣刚采摘的鲜菇。见到来人,她们慌忙站起身,手足无措。
大姐们继续忙,凌云很自然地搬过一个小马扎坐下,我就是来看看。这蘑菇长得真水灵!
他拿起一朵伞盖厚实、菌褶紧密的香菇仔细端详,又放在鼻尖闻了闻那股特有的鲜香。看到镇长如此随和,张嫂的紧张情绪缓解了不少。
托政府的福,张嫂说,现在销路有合作社帮着联系,比以前我们自己挑着担子,起早贪黑赶到镇上去卖,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价钱也公道些。就是......就是有时候价格波动有点大,信息也不灵通,人家来收的时候说外面市场价跌了,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心里没底。
还有别的困难吗?凌云认真地问。
张嫂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这菌棒的成本还是有点高,听说主要是木屑和麸皮涨价了,一年忙活下来,刨去成本,赚的是辛苦钱。要是这菌棒能再便宜点,或者政府能有点补贴就更好了。
凌云转头对周伟说:周主任,把这些都记下来。销售信息不对称,生产资料成本高,这都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离开时,他对同行人员说:听到没有?光把项目引进来,把蘑菇种出来,还远远不够。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好平台,优化服务,降低风险,让老百姓能长期稳定地从这些绿色产业中受益。
第二站,凌云选择了位于镇域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岔口子村。车子在颠簸的村级公路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才到。村口,几棵老槐树下,几位老农正靠着树干歇晌,抽着旱烟,闲聊着。
凌云让车停在远处,带着周伟和老杨步行过去。他掏出自己带的香烟,给几位老农递上,然后很自然地蹲在地上,和他们聊了起来。
老人家,今年庄稼长得咋样?看这玉米苗,有点发蔫啊?凌云看着旁边地里有些打卷的玉米叶问道。
一位满脸深刻皱纹、手指关节粗大的老汉接过烟,叹了口气:唉,凑合吧,老天爷不给饭吃啊!今年开春到现在,没下过几场透雨。就是这水渠不行,年久失修,淤塞得厉害,浇地不方便啊!上游还好点,我们这村子在最下游,等水从上游慢慢渗过来,轮到我们浇的时候,苗都旱得差不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海鲜摊到局长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海鲜摊到局长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