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废弃第七码头,三号仓库 —— 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货运仓库,早已因港口搬迁而废弃,外墙布满锈迹斑斑的铁板,窗户玻璃大多破碎,只剩下扭曲的金属框架在夜风中摇晃。夜色如墨,将整个仓库吞噬在黑暗里,只有远处海平面偶尔闪过的航标灯,带来一丝微弱的光亮。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海水气息和铁锈的腐朽味道,穿过破损的窗框,在空旷的仓库内部呼啸穿行,发出如同呜咽般的低鸣,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对峙,平添了几分诡异的氛围。
仓库内部空旷而黑暗,积满灰尘的水泥地面上,散落着废弃的木箱和断裂的钢筋,只有中央区域被四盏临时架设的冷光灯(波长 500nm,避免触发红外探测)照亮,形成一个直径约十米的孤岛般的光圈。冷光灯的光线惨白刺眼,与周围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将光圈内的一切都清晰地暴露出来,却也让光圈外的区域显得更加幽深难测。
光圈中心,放置着一张简易的金属折叠桌(重量不足 5kg,便于快速移动)和两把黑色塑料椅。苏叶,此刻已完全切换为 “叶瑗瑗” 的身份,独自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速干便装(面料经过防红外处理,可隐藏体温信号),长发高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戴着一副黑色的防蓝光防护眼镜,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线条紧绷的下颌;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右手腕上的虚拟手环(实则是微型信号发射器),神情是刻意维持的、带着一丝 “科研人员面对未知风险” 的焦虑和警惕 —— 她甚至在眼角涂抹了淡淡的阴影,让眼神看起来更加疲惫,完美诠释了 “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却又内心不安” 的角色设定。
桌上放着一台开启的军用级加密笔记本电脑(E.Y. 自研的 “暗刃” 系列,具备防电磁干扰和物理自毁功能),屏幕幽幽发光,显示着复杂的数据流和 “文件传输进度条”(实则是伪造的界面,用于迷惑对方)。电脑旁放着一个银色的 U 盘(内有自毁程序,一旦插入非指定设备,立刻销毁所有数据),这是她为 “交易” 准备的 “道具”。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寂静和紧绷感,只有冷光灯的镇流器发出轻微的 “嗡嗡” 声,以及远处海风穿过窗户的呜咽声,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
仓库二层的钢结构平台上,一个隐蔽的观察点内(由废弃的集装箱改造而成,外部覆盖了吸波材料),秦屿穿着一身黑色战术服,脸上涂着迷彩油,带着四名 “第七办公室” 的核心指挥人员,正通过高倍夜视仪(倍率 20 倍,可穿透微光环境)和热成像设备(分辨率 640×512,能识别 0.05℃的体温变化),严密监控着下方光圈内的苏叶,以及仓库外围 500 米范围内的所有动静。每个人的呼吸都刻意放轻,甚至能听到彼此心脏 “咚咚” 的跳动声,战术耳机里,只有各小组传来的、经过加密处理的呼吸声。
更外围,距离仓库约 1 公里的一处隐蔽停车场内,傅景深坐在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 “指挥车”(基于防弹越野车改造,内部配备了卫星通讯系统、多通道监控屏幕和应急医疗设备)内。他没有穿战术服,依旧是一身深灰色西装,但领带已被扯松,袖口挽起,露出腕上的手表 —— 表盘上显示的不是时间,而是仓库内部的实时信号强度。他面前的六块屏幕,分别显示着仓库内部的实时画面(由苏叶衣领上的微型摄像头传输)、周边区域的战术俯瞰图(标注了各小组的位置和封锁线)、以及景晟安保团队布控的 12 个点位状态(绿色代表正常,红色代表异常)。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发出 “笃笃” 的轻响,目光锐利如鹰,紧紧锁定着屏幕中央那个孤身坐在光晕中的身影,下颌线绷得极紧,眼底深处翻涌着担忧和紧张 —— 尽管他知道苏叶有自保能力,但看到她独自面对未知的危险,心脏依旧不受控制地紧绷。
“所有单位报告情况。” 秦屿压低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入所有伏击人员的耳中,声音经过变声处理,变得沙哑而低沉,避免被敌方的信号监听设备识别。
“A 组就位,制高点(仓库东侧的水塔)视野清晰,未发现异常热源或移动目标。” 负责狙击的 A 组组长回应,声音稳定,带着专业的冷静。
“B 组就位,仓库西侧和北侧的通道已完成封锁,部署了声波探测器(探测范围 100 米,可识别脚步声频率),无异常反馈。” 负责地面封锁的 B 组组长回应。
“C 组就位,仓库南侧的海岸线已部署水下声呐(探测距离 500 米,可识别小型船只和潜水设备),无异常接触。” 负责水上防御的 C 组组长回应。
“技术组确认,周边 5 公里范围内的电磁环境稳定,未检测到高强度扫描信号(如雷达、无人机探测),各小组的加密通讯正常。” 技术组组长补充道,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监控着电磁频谱的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她称王,他们称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她称王,他们称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