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盯着屏幕右下角跳动的消息提示,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三下。系统日志显示,海外联络通道已成功建立,首条视频资料上传完成。
他没起身,也没说话,只是把椅子往桌前拉了半寸。
上午九点整,七楼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六个人陆续走进来,各自找位置坐下。有人带了笔记本,有人只拿了支笔。双语项目经理小王坐在靠墙的位置,耳机还挂在脖子上,昨晚她和东南亚那边开了两小时的语音测试,刚睡了四个钟头。
老夫子跟着进来,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纸。他走到投影幕布旁边,没开灯,直接按了播放键。
屏幕上出现三个地名,后面跟着一串数据。没人出声。
“名单我昨晚核对过。”老夫子开口,“你们六个,都是自愿报的名。今天这会,不是动员,是分工。”
技术培训师老周举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不出发。”老夫子说,“第一阶段不派人过去。”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秒。
“那我们做什么?”本地化协调员小李问。
“先看。”老夫子调出一段视频,“这是金手指刚生成的初步评估报告,目标地区电力覆盖率低,但民间技工多,维修点密集。有个地方,渔村自己搭的太阳能板比政府装的还稳定。”
他点了暂停,画面定格在一个锈迹斑斑的接线盒上。
“我们的设备,在那种环境下能撑多久?”
没人回答。
“答案不在我们这儿。”他说,“在他们手上。”
接着,他打开另一个窗口,跳出一个论坛页面。用户名叫“林工”,最近一个月发了十七条帖子,全是关于他们开源协议的技术讨论。有提问,有改进建议,还有两张手绘电路图。
“这个人。”老夫子指着屏幕,“在南部沿海带了七个村子做供电改造。用的是我们淘汰的二代模块,加了个他自己焊的稳压器。”
小王凑近看了眼:“他提过合作意向吗?”
“没有。”老夫子摇头,“但他三天前上传了一段测试视频,说接口在潮湿天气容易氧化。”
他点开那段视频。画面晃得厉害,背景是片渔港,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台主机拆外壳。其中一个拿着砂纸打磨金属触点,嘴里说着当地话。
字幕是机器翻译的:“这个位置总坏,我想换个密封圈,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信号。”
老夫子关掉视频:“他已经动手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告诉他怎么做,而是让他知道,改了之后能反馈回来。”
小李问:“我们要联系他?”
“已经联系了。”老夫子说,“今早八点,系统自动推送了介绍视频和问卷链接。用的是他的母语版本,内容全是用户自己改装的案例。”
会议室里有人笑了。
“挺有意思。”老周说,“有个大叔拿咱们的控制器改成了鸡舍温控,还配了音乐播放功能。”
“那就对了。”老夫子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东西。不是标准答案,是乱来。”
十分钟后,会议结束。六人离开会议室,各自回到岗位。老夫子留在原地,打开内部通讯群,发了条新消息:
“首名合作伙伴已接洽,等待回复。所有人保持在线状态,随时准备响应。”
消息发出两分钟,手机震了一下。
是林先生的回信。
不仅填了问卷,还附了个新视频。这次背景换了地方,是个简易工棚,墙上挂着几块拆开的电路板。林先生穿着沾满油渍的工作服,对着镜头说了两分钟,大意是:设备基本可用,但沿海盐雾严重,现有外壳防护不足;建议增加橡胶垫圈,并调整接线柱角度以便排水。
最后他举起一块主板:“我能改,但改完不知道能不能兼容你们的新版本。”
老夫子看完,直接转发到技术组群聊,批注一行字:“把这个建议加入V3.2测试清单,优先验证防水方案。”
他又单独给小王发消息:“准备启动首轮线上工作坊,时间由对方定,我们配合。”
小王回复得很快:“他已经问了时差问题,说最好在当地傍晚,也就是我们这边晚上八点。”
老夫子回了个“行”。
下午三点,金手指弹出新报告:《海外市场适配建议初版》。共二十三页,核心结论三条——
一、目标区域用户更依赖实操教学而非文字手册;
二、高频需求集中在防潮、抗电压波动、快速拆修;
三、本地技术社群活跃,但缺乏统一知识平台。
老夫子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句总结:“信任建立的关键,不是提供完美产品,而是展示可修改的过程。”
他把报告下载存档,重命名为“国际协作一期_基础参考_v1”。
然后打开另一个文件夹,新建子目录,取名“全球共创档案”。进去后创建第一个文件夹,编号001,命名“林工团队_初次反馈”。
刚存好,邮箱提示音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老夫子之打工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老夫子之打工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