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计划”启动后的第三年,林家这台精密的机器,已在林墨兰的意志驱动下,将触角伸向了广袤的世界。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如同归巢的信鸽,源源不断汇聚至福州望海阁,在那幅巨大的《寰宇海陆堪舆图》上,点亮一片片属于林氏的新域。
一、 域外捷报:三子鼎立,星火初燃
这一日,三封至关重要的密报几乎同时送达。
· 林笙的东殷洲(北美)信报:历经艰辛,林笙终于在辽阔的东殷洲西岸,寻得一处天赋深水良港,依山傍海,易守难攻。他率众登陆,凭借武力威慑与物资交换,与当地数个原住民部落达成了盟约,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据点,命名为 “临海郡” 。信中,他详细描绘了此地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渔获,以及山林中疑似存在的金脉,并附上了初步绘制的周边百里地形图。
· 林钰的南屿大陆(澳洲)信报:林钰所在的“新林府”已初具规模。他们不仅成功引种了“天选种”,实现了粮食自给,更在勘探中发现了露天优质煤矿与色泽奇异的宝石矿脉。林钰已着手招募流民与本地土人,开始小规模开采,并建立了初步的矿石粗加工工坊。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矿业为支柱的海外领地,正稳步发展。
· 林妍的望西堡急报:不同于两位兄弟的开拓,林妍的信报聚焦于贸易与情报。她借助“海事监”的官方身份与林家海军的威慑力,已成功将“望西堡”经营为南洋地区不可或缺的贸易枢纽。更重要的是,她通过重金贿赂与情报渗透,初步绘制出了一条通往“西洋”(印度洋以西)的相对安全航线,并传回了关于“西洋番”商队更为详尽的描述——船体高大,使用多面软帆,装备一种射程极远的扭力弩炮,其背后似乎存在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教权帝国。
三封密报,标志着林家的海外开拓,已从探索阶段,正式迈入了 “扎根经营”与“主动探查” 的新时期。
二、 内部整合:联邦雏形与规则初立
面对子女们传来的捷报与挑战,林墨兰深知,松散的家庭式管理已无法适应一个横跨重洋的庞大网络。她开始着手将“林氏联邦”的构想,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层面。
1. 《林氏联邦宪章》颁行:在核心成员参与下,林墨兰正式颁布了宪章细则。明确 “福州核心” 为联邦宗主,拥有最高仲裁权、核心技术掌控权与对外宣战权。各海外领地作为 “自治邦” ,拥有内政、军事(规模受限)及商业自主权,但需尊奉林家为宗,定期朝贡(资源或贡献点),并在联邦遭遇外敌时无条件出兵。
2. “联邦贡献体系”深化:此体系已成为连接各邦的核心纽带。贡献点不仅能兑换资源,更可用来 “赎买” 更多的自治权限,或是为子弟换取进入格物院深造的资格。林笙发现的矿脉、林钰建立的矿场、林妍开拓的商路,都为各自赢得了巨额贡献,激发了最大的开拓积极性。
3. 人才环流与技术管控:内学堂的优秀学子,开始成建制地派往“临海郡”、“新林府”进行历练。同时,林墨兰做出一项关键决策:将 “青鸾炮”的最终组装调试工序,以及 “镇远级”战舰的核心龙骨锻造技术,严格限定在福州核心基地及少数绝对忠诚的海外堡垒中进行。关键的工艺参数,则由她亲自掌握,或封存于只有她与林嘉能开启的密库之中。
三、 新的挑战:暗流涌动于朝堂与远洋
然而,林家的急速扩张,也必然招致更强烈的反弹。
1. 朝堂之上的“清议”风波:林家在海外的“筑城”、“开矿”之举,终究纸包不住火。临安朝堂上,以清流翰林为首的官员,引经据典,痛斥林家“弃华夏衣冠,与外邦蛮夷为伍,形同化外”,要求朝廷严厉申饬,并禁止林家再以“大宋”名义与外邦交往。此番言论,竟引得不少保守派官员附和。
2. 西洋商团的强硬姿态:林妍传来急报,一支规模远超从前的西洋商团舰队(疑似威尼斯或热那亚商会),无视“望西堡”的引水规定,强行驶入林家控制的香料群岛海域,与当地受林家庇护的土王发生冲突,其舰载弩炮威力惊人,态度极为倨傲。
3. 内部的技术隐患:青竹的闻风司查出,有格物院的中层匠师,被南洋某豪商重金收买,试图窃取“天选种”的次级培育资料。虽未涉及核心,却敲响了警钟——随着摊子铺大,忠诚与利益的考验将无处不在。
四、 墨兰定策:以力破巧与借势而为
面对内外交织的新挑战,林墨兰的应对依旧沉稳而凌厉。
· 对朝堂清议:她授意林嘉,联合与林家利益深度捆绑的东南士绅,在民间大力宣扬林家开拓海外是 “布华夏文明于四方,扬大宋国威于异域” 的壮举。同时,让韩络在朝中抛出“以商制夷”之策,强调林家海外据点能有效引流西洋财富,充盈国库,“乃是不费朝廷一钱一兵之拓疆” 。此举成功分化了朝堂舆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综影视:青莲渡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