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天津卫皇会,如期而至。
这一日,整个城市仿佛从冬日的沉睡中被一股无形的、沸腾的活力彻底唤醒。天色尚是靛青,启明星还未隐去,各道花会、法鼓会的集结地便已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锣、鼓、铙、钹……各式家伙事儿开始试探性地敲打起来,起初是零星的点缀,很快便汇成一片震耳欲聋、地动山摇般的合鸣,那雄浑的声浪如同滚雷般碾过寂静的街道,将残存的夜色和寒意驱散得无影无踪。家家户户的门扉次第打开,男女老幼,无论贫富,都换上了或许一年才穿一次的最新、最体面的衣裳,脸上洋溢着期盼已久的兴奋光彩,如同潮水般涌向主要街道。
待到日头升高,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天津卫的主要干道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喧嚣的声浪——欢呼声、喝彩声、叫卖声、锣鼓声、鞭炮炸响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几乎要掀翻屋顶的、灼热的气浪,直冲冬日湛蓝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浓烈的、混合了香烛、火药、汗水、食物油脂和万人气息的、独属于盛大节日的特殊味道,浓稠得仿佛能用手抓住。
陈远、沈青璃、太子、利玛窦神父四人,便如同四滴水珠,融入了这摩肩接踵、沸腾喧嚣的人流海洋中。他们按照昨夜反复推演的计划,分散在皇会巡游路线的几个关键节点,准备执行各自的任务。陈远和沈青璃依旧作为一组,负责最核心、也最危险的区域——娘娘宫外的中心广场。
眼前这极致的民间狂欢景象,让即使是见多识广、曾领略过宫廷奢华庆典的太子,以及来自遥远欧罗巴、见识过异域风情的利玛窦神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目眩神迷与心灵震撼。
太子此刻正混在距离广场不远的一处茶楼二楼临窗位置,他伪装成普通富家书生,但眼中却难掩震惊。宫廷庆典固然华美庄重,却总带着一层无形的规矩和隔膜,何曾见过如此铺天盖地、毫无保留的民间热情?他看到那些踩高跷的艺人,在数尺高空如履平地,翻腾跳跃,引得下方惊呼连连;看到秧歌队的大爷大妈们,脸上皱纹里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扭动得比年轻人还带劲;更看到那万民朝拜、香烟缭绕的虔诚场面…他心中五味杂陈,这勃勃的生机、这炽热的人心,才是江山社稷的根基,远非紫禁城中那些冰冷的权术斗争可比。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更加坚定了要铲除严嵩、还这片土地清平的决心。
利玛窦神父则被安排在了靠近官衙附近的一个相对安静的街角,他穿着儒袍,但仍显得格格不入。他蔚蓝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奇与学术性的探究。他见过罗马的狂欢节,也见过里斯本的宗教游行,但从未见过如此规模庞大、将信仰、民俗、商贸、娱乐如此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盛会。他对那些精美的幡幢、奇特的扮相、尤其是那震人心魄的法鼓充满了兴趣,不停地用他有限的汉语词汇喃喃自语:“哦,上帝!这节奏…这力量!简直是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还有那些面具…充满了象征意义!”他甚至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试图快速素描下眼前的景象,完全沉浸在对这异域文化的震撼之中。
长长的巡游队伍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在狭窄的街道上缓缓蠕动,不见首尾。最前方开道的是巨大的旌旗幡幢,绣着张牙舞爪的金龙、展翅翱翔的彩凤以及祥云瑞兽,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气势恢宏。紧随其后的是各色花会,争奇斗艳,而街道两侧,更是民间艺人的大舞台:
?
高跷会:艺人们脚踩数尺乃至丈余的高跷,扮作八仙过海、渔樵耕读等传统角色,离地数尺,步履却稳健如飞,在高空做出各种惊险的腾挪、劈叉、翻跟头动作,引得下方人群阵阵惊呼喝彩,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位扮作“吕洞宾”的艺人,甚至在高跷上舞起了长剑,银光闪闪,令人叹为观止。
?
秧歌队:身着大红大绿彩衣的男女,从垂髫小儿到白发老翁皆有,手持绸扇或彩绸,随着唢呐和锣鼓的节奏,扭得热情奔放,酣畅淋漓。他们脸上涂着厚厚的油彩,笑容夸张而极具感染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仿佛要将积攒了一年的热情在这一刻全部释放出来。领头的老者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扭动的幅度最大,引来阵阵叫好。
?
法鼓老会:这是皇会的重头戏之一。几十面牛皮大鼓排成整齐的方阵,鼓手们清一色穿着杏黄色号坎,头扎红巾,动作整齐划一。鼓槌落下,如惊雷炸响,声震四野,那雄浑的节奏仿佛直接敲在人的心坎上,让人血脉贲张,不由自主地跟着心跳加速。鼓手们汗流浃背,但眼神炯炯,充满了自豪与力量。
?
杂耍艺人:吞剑的、吐火的、顶碗的、耍中幡的……散落在人群边缘,各自圈出一块场地。耍中幡的壮汉将十余米高、缀满铃铛彩绸的幡杆在头顶、肩头、下巴各处颠来倒去,幡杆稳如泰山,铃铛声响成一片,赢得满堂彩。吐火的艺人深吸一口气,猛地喷出,一条火龙骤然出现,引起一片惊呼后又化为喝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