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忌惮朝廷(蔡琰)的扩张势头,又对那强大的“神火”和新兴的水师感到深深的忧虑。
周瑜等人更是强烈建议,加快江东水军的更新换代,并加强与交州士燮的联系,以防朝廷从海路威胁江东侧后。
荆州,刘备在糜竺、孙乾等人的辅佐下,经过大半年的休养生息,实力有所恢复。
然而,失去西进益州的希望后,集团内部的矛盾开始浮现。
以关羽为首的元从派,对糜竺等文臣主导的“保守”策略渐生不满,渴望再立战功。
而荆州本地的士族,如蒯越、蔡瑁的残余势力,则对刘备这个外来者始终抱有戒心,暗中与江东孙权眉来眼去。
与此同时,彭城推行的科举制度,在第一次尝试后,开始向各州郡推广。
然而,在荆州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荆州士族垄断官途数百年,岂容寒门庶族凭借几场考试就与他们平起平坐?
他们或明或暗地抵制,甚至散布流言,诋毁科举,称其为“败坏纲常,取士不公”。
刘备夹在中间,一方面需要依靠荆州士族的支持来稳定统治,另一方面又不敢公然违背朝廷(蔡琰)推行的新政,处境颇为尴尬。
北疆的初步稳定、东海的意外之喜,使得蔡琰的威望在朝廷内部再次攀升。
然而,那个关于“联姻”以固国本的话题,并未完全平息。
只是,提议的对象,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一日,尚书仆射陈群在一次议事後,委婉地向蔡琰进言:
“陛下,诸葛孔明才略冠世,忠心耿耿,如今独当一面,稳定北疆,功莫大焉。
且其年富力强,仪表非凡,更难得的是,其妻黄氏早逝,至今中馈犹虚……”
意思再明显不过,希望蔡琰能考虑与诸葛亮缔结姻缘。
蔡琰闻言,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
诸葛亮……确实是肱股之臣,才智超群,品行端方,更是她实现新政和战略构想最得力的臂助。
若与他结合,于公于私,似乎都是最理想的选择,能最大程度地稳定朝局,凝聚人心。
她脑海中浮现出诸葛亮那总是从容淡定、智珠在握的身影,以及他北上前那坚定的一拜。
不可否认,她对他有着相当的欣赏和倚赖。
但是……这终究掺杂了太多的政治考量。
郭嘉的影子在她心底悄然划过,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
“此事……本宫知道了。”
蔡琰没有明确回答,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句。
陈群察言观色,不敢再多言,躬身退下。
殿内重归寂静。
蔡琰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开始抽出新绿的柳枝。
北疆的吕布如同伏虎,东海的扩张刚刚起步,荆州的刘备心怀异志,长安的曹操虎视眈眈,内部的士族离心离德……这偌大的王朝,看似疆域万里,实则内外交困,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个人的情感,在如此沉重的江山社稷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然而,正因如此,每一步抉择才更需要慎之又慎。
她轻轻叹了口气。
与诸葛亮的婚姻,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稳定,但未来呢?
君臣之分一旦模糊,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传令刘晔,”她忽然开口,对侍立在侧的近侍道,
“加大对长安、荆州、江东各方动向的探查,尤其是……曹操整合益州的进度,以及孙权水军的动向。”
“诺。”
蔡琰转身,目光重新落在那巨大的舆图上。
三足鼎立之局已固,但脚下的路,依然漫长而艰险。
东海虽得,北疆未宁,西川在敌,江南未附。
她揉了揉眉心,将那份关于个人婚姻的纷乱思绪强行压下。
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
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为她的新朝走出一条生路,才是她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就在此时,一份来自辽东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匆匆送入殿中——庞德在追击一股高句丽溃兵时,于辽东以北的深山中发现了一处奇特的“黑水”泉,其色如墨,其味刺鼻,遇火则燃,其势竟比朝廷目前所用的“神火油”更为猛烈!
蔡琰展开军报,看着那关于“黑水”的描述,瞳孔骤然收缩。
东海之滨的发现,是福是祸?
这将给本就波澜云诡的天下大势,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