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的严冬,不顾寒冷,烽火如同瘟疫般在北中国的土地上蔓延。
幽州告急,汝南对峙,官渡疑云,西凉躁动,江夏迷雾未散,益州态度暧昧……章武朝廷立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已至眼前。
彭城麟德殿内,烛火映照着蔡琰沉静却坚毅的面容,她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必须在惊涛骇浪中稳住这艘新生的巨舰。
北疆急变,以血还血。
涿郡被围、吕玲绮遇伏的消息,让朝廷上下为之震动。
胡骑深入腹地,威胁新政成果和战略后方,更触及了与刘备联盟的政治象征意义。
蔡琰的决断迅速而冷酷:
“告诉毛玠,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涿郡之围必须解,入寇之胡骑必须灭!
幽州兵马,任他调遣!
若有贻误,军法不容!”
“传令吕玲绮,败仗可以打,但锐气不可失!
令其收拢溃兵,整合援军,务必配合毛玠,将那鲜卑叶护的首级,给带回来!”
“再拟一道密令给吕布,”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以其骠骑将军之名,公告北疆诸胡:
凡有助朝廷剿灭苏仆延、轲比能者,赏千金,封侯爵!
凡有庇护、勾连者,破部之日,鸡犬不留!”
这是要利用吕布昔日在边陲的凶名,行分化震慑之策。
同时,她采纳诸葛亮之议,以皇帝名义,向刘备送去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详述涿郡之危,言明朝廷必保其故里安宁,既安抚刘备,也将“保卫汉室宗亲故土”的大义旗帜牢牢握在手中。
毛玠接令,知已无退路。
他放弃与苏仆延偏师的纠缠,尽起幽州可用之兵,甚至抽调部分边军,星夜驰援涿郡。
他采纳了吕玲绮败后总结的经验,不再盲目追击胡骑,而是以精锐步兵结阵稳步推进,压缩胡骑活动空间,同时派出大量轻骑哨探,锁定鲜卑叶护主力位置。
吕玲绮也一改此前急躁,配合毛玠步卒,以骑队袭扰、断其后路。
一场围绕涿郡的围歼与反围歼大战,在冰天雪地中惨烈展开。
中原棋局,洞若观火。
面对官渡方向的巨大压力和汝南内部的暗流,蔡琰与诸葛亮、徐庶等人反复推演。
“曹操若真欲渡官渡,其势必猛,其备必久。
张飞将军虽已秘密增防,然兵力仍显不足。
需从别处调兵。”
徐庶指着地图,面露难色,
“然各处皆紧,恐难抽调。”
诸葛亮沉吟道:
“亮仍以为,曹操用兵,虚虚实实。
官渡或是真攻,亦可能是最大的佯攻。
其真正杀招,或在别处。
然无论如何,官渡不可不防。
可令彭城中军,抽调一部精锐,秘密西进,增援张飞。
同时,令徐晃在汝南,择机发起一次有限反击,规模不必大,但需凌厉,试探曹仁虚实,若其反应迟缓或兵力不足,则曹操主力在官渡的可能性便大增!”
“便依孔明之策。”
蔡琰拍板,“此外,刘晔那边,必须加快速度!
我要知道,曹操的主力究竟在哪里!”
对于马超,朝廷的“凉州牧”虚衔和“都督凉州军事”的授权,如同一剂猛药。
马超果然更加卖力,整合羌部,对韩遂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他甚至不再满足于野战,开始尝试围攻一些较小的城池。
然而,韩遂凭借着凉州军残部和曹操的支援,加之可能已在试验的“混凝土”加固工事,守得颇为顽强。
马超攻势虽猛,却难获决定性进展,反而因粮草补给线拉长、兵力分散而渐显疲态。
朝廷派去的文官和后勤人员竭力维持,却难以完全约束杀红了眼的马超和野性难驯的羌骑。
西凉的战事,在朝廷的引导下虽牵制了韩遂,但其本身也成了一头需要不断投喂且随时可能反噬的猛兽。
江夏劫案依旧扑朔迷离。
孙权与刘备的联合调查进展缓慢,双方互相提防,难有实质成果。
蔡琰在听取汇报后,冷笑一声:
“既然查不清,那便不必查了。
传令黄忠,水师主力集结,做出欲大举南下,寻衅江东之姿态!
再令荆州使者,‘不慎’将此消息泄露给江东细作。”
庞统不解:
“主公,此举岂非逼迫孙权?”
“正是要逼他!”
蔡琰目光锐利,“若此事非孙权所为,他必不愿在此刻与朝廷水师开战,定会加紧清查,给我朝廷和刘备一个交代,以证清白。
若此事真是他所为,或是他默许麾下所为,见此态势,也必心生忌惮,收敛行径。
同时,此举亦能让周瑜不敢全力西顾刘备,减轻荆州压力。”
这是一招打草惊蛇,亦是一石二鸟之策。
全面战争的阴影下,新政的成果迎来了最严酷的考验。
漕运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数粮秣、军械通过水路、陆路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河道上舳舻千里,人喊马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