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的这场浩劫,如同巨大的筛子,筛去了浮华与脆弱,将各方势力最真实的困境与野心暴露无遗。
彭城朝廷的赈灾举措虽不能尽善尽美,但在遍地哀鸿的对比下,已如浊世明灯,吸引着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流民与寒门士子投向青徐。
朝廷的威望,在苦难的土壤中悄然扎根,缓慢而坚定地生长。
然而,宁静只是表象。
南方的暗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汹涌澎湃。
广陵城内, 刘备的决断已下。
他不再满足于困守这方日渐被彭城朝廷渗透的狭小天地。
这一日,他秘密召见了简雍、孙乾等心腹。
“曹公新败,元气大伤;袁绍志在北疆;朝廷虽稳,然重心在北,难以及远。此正英雄用武于南疆之时。”
刘备目光灼灼,压低声音,“吾观荆州刘表,虽托名汉胄,然无四方之志,坐守之辈耳。今其与孙策相持于江夏,内部空虚,士民盼安,此天赐之机也!”
简雍沉吟道:“主公欲取荆州?然荆州带甲十余万,钱粮丰足,更有大江之险,恐非易与。且我等人马不过数万,如何能成事?”
刘备摇头,眼中闪烁着更为精明的算计:
“非为强取,乃为依附,以待天时。
刘表与孙策鏖战,必思良将。
吾等可表朝廷‘放弃徐州留给朝廷、尊朝廷令,愿率部曲南下,助刘表戍守荆襄’之名,向蔡琰请命。
刘表多疑,然其麾下蔡瑁、蒯越等士族与我不睦,必极力反对我入荆襄核心。
如此,刘表多半会令我等驻于荆南边陲之地,如长沙、零陵等处。”
孙乾眼睛一亮:
“主公高明!荆南四郡,地广人稀,蛮汉杂处,刘表统治本就薄弱。
我等若至彼处,既可避开朝廷与曹操的直接锋芒,又可凭借主公仁德之名,收拢因战乱、天灾南逃之流民,结交地方豪杰,暗中积蓄力量。
待刘表与孙策两败俱伤,或北方有变,便可乘势而起,据有荆南,再图整个荆州!”
“然此行需过朝廷这关。”
关羽丹凤眼微眯,提醒道,“朝廷本来就想要全据青徐,这么好的机会必不会放过。”
刘备点头:“云长所言极是。需以操练兵马、巡防边境为名,逐步将我们的军队集结起来。
待朝廷同意,时机成熟,便以‘奉朝廷令,南下协助刘荆州之名’迅速南下。
如此就得劳烦公佑亲自出使表奏朝廷了“
一个金蝉脱壳,南下寄寓的计划,在刘备心中渐次清晰。
他的目标,已锁定了那片看似偏远,却潜力无穷的荆南大地,准备与正在江夏激战的孙策,进行一场关乎未来南方格局的无声竞赛。
几乎与此同时,宛城残破的城墙上, 张绣看着城外尚未完全清理的战争痕迹,以及因饥荒而显得萧索的原野,面色灰败。
谋士贾诩静立一旁,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
“文和,曹操虽退,然其恨我入骨,必再来攻。如今宛城残破,又逢大灾,军心涣散,粮草匮乏,如之奈何?”
张绣的声音带着绝望。
贾诩缓缓道:
“将军,曹操新败,又遭天灾,短期内无力复来。然其恢复之力,不可小觑。宛城孤悬,北有曹操,东有朝廷(影响力),非久居之地。为今之计,唯有南投。”
“投刘表?”
张绣皱眉,“刘景升能容我否?”
“能。”
贾诩肯定道,“刘表正与孙策相持,急需强援。将军虽新败,然麾下西凉旧部骁勇善战,乃百战精锐。
刘表得之,如虎添翼,可稳固襄阳北防,甚至可牵制曹操。且将军与刘表并无旧怨,此时往投,正其时也。只需将军姿态放低,表明诚意,刘表必欣然接纳。”
张绣沉思良久,知此乃唯一生路,遂长叹一声:
“便依文和之言。”他立即修书一封,遣使送往襄阳,言辞恳切,表示愿举宛城之众,归附刘景升,共抗曹贼与江东。
刘表接到张绣降书,果然大喜过望。
他正苦于北方防线薄弱,担心曹操恢复后报复,张绣来投,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他立刻回书应允,表张绣为宛城太守,令其率部移防至荆州北部的穰城一带,并供给部分粮草,以示安抚。
张绣集团的南下,使得荆州北部的防御力量得到增强,但也让本已复杂的荆州内部,又多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
而在遥远的北疆,易京城内, 公孙瓒的处境愈发艰难。
袁绍持续的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后方鲜于辅部在朝廷暗中支持下的小规模袭扰也从未停止。
更让他焦躁的是,城中粮草因战乱和间接的蝗灾影响,已开始显露出不足的迹象。
“伯圭兄,如此困守,终非良策。”
昔日同僚,如今已心生离意的关靖,小心翼翼地劝道,
“袁本初势大,朝廷……态度暧昧,鲜于辅等贼寇倚仗朝廷,不断蚕食。不如……暂与袁绍言和,或可向朝廷服软,以求喘息之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