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彭城行宫的书房内却暖意融融。
炭盆中跳跃的火光映在郭嘉日渐恢复血色的脸上,他正与蔡琰、徐庶、刘晔等人商议着下一步的方略。
淮南的余烬尚未完全冷却,但新的棋局已然铺开。
“曹操经此一役,实力大增,其觊觎青徐之心,必更炽烈。”
徐庶指着地图上许昌与彭城之间犬牙交错的势力范围,眉头微锁,“我军新纳降卒虽众,却需时间整训消化,此时若与曹操全面冲突,恐非良机。”
郭嘉接口道:“元直所言极是。然,示弱亦不可取。朝廷新立威于淮南,正需借此势头,稳固根本,震慑四方。晔以为,当务之急,一在‘安内’,二在‘攘外’。”
蔡琰目光沉静,看向郭嘉:“奉孝以为,这‘安内’与‘攘外’,当如何着手?”
郭嘉轻轻咳嗽一声,指尖在地图上彭城周边划过:
“‘安内’者,首在消化淮南所得,整军经武,稳固青徐。
主公可下诏,以‘淮南新附,需彰朝廷恩信’为名,在彭城及青州、徐州部分地区,适度减免今岁赋税,与民休息。
此举可收民心,亦可显朝廷与袁术暴政之别。”
他顿了顿,继续道:
“其次,对新附之军,需尽快整编。
可命子龙(赵云)、文远(张辽)等将,择其精锐,打散混编入北军各部;
其余愿归田者,赐予淮南新得之无主荒地,或安置于青徐屯田。
如此,既可增强我军实力,又可消弭潜在隐患,更可加速淮南恢复,一举三得。”
“至于‘攘外’……”
郭嘉的目光锐利起来,投向西方,“曹操势大,不可力敌,却可智取。
其一,可借此次讨逆大功,以天子名义,大封功臣。
不仅封孙、曹、刘,更要大封我军将士,如子龙、文远、汉升(黄忠)等,皆予以重爵显职,并明发天下。
此举既是酬功,更是向曹操展示朝廷麾下人才济济,非他可轻侮。”
“其二,”郭嘉的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持天子诏书及袁术僭越之罪证,前往许昌,‘犒劳’曹操,并‘商议’青徐边界及淮南后续事宜。
名为商议,实为试探,亦是拖延。
可暗示曹操,朝廷知他劳苦功高,若愿安守臣节,朝廷不吝封赏,甚至可表其为大将军,总揽军事……”
徐庶眼睛一亮:
“祭酒此计甚妙!此乃阳谋。
曹操若接受大将军之职,名义上便需受朝廷节制,其行事多少要顾忌大义名分;
若他不受,则其不臣之心,天下共知!
无论他如何选择,朝廷皆可占据主动。”
刘晔补充道:
“还可借此机会,提出重划青徐与兖州边界,要求曹操退出此前侵占的部分城邑。
他若应允,我军地盘可得扩展;
他若不允,则理亏在先。
同时,可要求其释放此前青州之战中被俘的将士,亦可彰显朝廷不忘旧部之恩义。”
蔡琰颔首,决断道:
“便依奉孝之策。元直,草拟封赏名单及减免赋税之诏,务求周全。
子扬,你熟悉典章制度,封赏仪制由你协助元直。
至于出使许昌之人选……”
她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
“臣愿往。”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众人看去,竟是新近投效,以胆识和辩才着称的年轻文士,姓蒋名干,字子翼。
蒋干躬身道:“干虽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为朝廷分忧,赴许昌一行,必不辱使命!”
郭嘉看了看蒋干,对其胆色颇为欣赏,微微点头:
“子翼勇气可嘉。然曹操及其麾下谋士皆非易与之辈,此行凶险,需谨慎应对。
切记,此行首要并非立时达成何种协议,而是宣示朝廷存在,观察曹操反应,拖延时间。”
“干,谨记祭酒教诲!”蒋干肃然应道。
计议已定,彭城朝廷这台精密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减免赋税的诏书下达,青徐之地百姓欢欣鼓舞,对朝廷感恩戴德之声日起。
盛大的封赏典礼在彭城举行,赵云晋封永昌亭侯,张辽封都亭侯,黄忠封关内侯……一众将领沐浴皇恩,士气高昂,对朝廷的向心力空前凝聚。
这些消息被刻意渲染传播,天下皆知彭城朝廷赏罚分明,麾下猛将如云。
而蒋干,则带着天子诏书和朝廷的“诚意”,踏上了前往许昌的旅途。
他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那个被誉为“乱世枭雄”的曹操及其智囊团,此行无异于虎口拔牙,但他心中并无太多畏惧,反而充满了为朝廷立下首功的渴望。
就在蒋干出发后不久,一个来自北方的消息,打破了暂时的平静。
幽州牧刘虞旧部鲜于辅、齐周等人,因不满公孙瓒暴虐,又感于彭城朝廷此番讨逆展现出的魄力与“正统”地位,竟秘密遣使来到彭城,表示愿尊奉朝廷,请求朝廷派遣官员接管幽州部分郡县,并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以对抗公孙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