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的最后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中原大地,仿佛要将所有的杀戮、呐喊与挣扎都温柔地掩埋。
傅阳城下,曹军主力最终未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在东西两线的压力下黯然退去,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无数冻结在冰雪中的尸骸。
赵云站在修复中的城墙上,望着退去的曹军,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劫后余生的凝重和对未来的思虑。
他成功完成了使命,但代价是麾下数千忠勇将士的鲜血。
战争的暂时停歇,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只是将战场从刀光剑影转向了更为复杂的权谋与人心。
许昌,司空府。
气氛压抑得如同屋外铅灰色的天空。
戏志才的病榻前,曹操握着这位最早追随自己的谋士枯瘦的手,脸色沉痛。
戏志才的病情在曹军回师、心力交瘁后急转直下,已至弥留之际。
“主公……志才……不能再辅佐您了……”
戏志才气若游丝,眼神却异常清明,“北……北面之敌,已非疥癣之疾……郭奉孝在彼,蔡琰非寻常女子,刘备用兵虽正,然得大义名分,如虎添翼……今后……需更加……谨慎……”
曹操紧紧握着他的手,虎目含泪:“志才,你放心,操必谨记!”
“荀文若……可托付大事……程仲德……善断……然……需制衡……”
戏志才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手臂无力地垂下,这位为曹操早期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谋士,终究没能看到新的一年。
曹操悲痛万分,以极高规格安葬了戏志才。
戏志才的死,对曹操集团是一个重大打击,不仅失去了一个核心智囊,更让曹操深切感受到了人才的珍贵和局势的严峻。
他更加倚重荀彧处理内政,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提拔程昱等谋士,试图弥补戏志才留下的空缺。
然而,郭嘉带来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心头。
与许昌的悲戚不同,彭城则因为一个人的病情好转,而悄悄注入了一丝活力。
在张仲景父女的精心调理下,郭嘉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下来,虽然依旧虚弱,需要长期静养,但那撕心裂肺的咳嗽明显减少,苍白的脸上也偶尔能看到一丝血色。
张仲景私下对蔡琰言道:“郭祭酒之疾,乃积劳成痼,深入肺腑,本已油尽灯枯。幸而其人心志坚毅,求生之念极强,加之调理得法,或可延数年之寿。然切记,绝不可再劳心费力,尤忌风寒,否则神仙难救。”
蔡琰闻言,又是欣喜又是后怕。
她下令,郭嘉静养之处列为禁地,除张仲景父女及少数贴身侍从外,任何人不得打扰,一切军政事务,非生死存亡之大事,不得禀报于他。
这一日,天气稍暖,积雪初融。
蔡琰处理完政务,亲自端着一碗参汤来到郭嘉静养的小院。
只见郭嘉披着厚裘,坐在廊下,正安静地看着庭中积雪的枯枝,眼神不再是以往那般洞悉世事的锐利,反而多了几分平静与澹然。
“奉孝,今日感觉如何?”蔡琰将参汤递过去,轻声问道。
郭嘉接过,微微一笑,声音虽仍虚弱,却清晰了许多:
“劳主公挂心,感觉松快了不少。张先生真乃神医。”
他顿了顿,看向蔡琰,“外面……局势如何了?”
蔡琰知道瞒不过他,便简要将曹操退兵、戏志才病亡、刘备受封、孙策得扬州牧后动向等事一一说了,也包括她依郭嘉之前策略,逐步渗透广陵,以及尝试与刘表缓和关系等举措。
郭嘉静静听着,末了,轻轻叹了口气:
“戏志才……可惜了。曹孟德失一臂膀……然其根基深厚,荀文若等人在,乱不了。半年安稳……或可期。”
他看向蔡琰,目光中带着赞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主公做得很好,比嘉想象的还要好。制衡刘备,引动孙策,稳住内部……已得乱世生存之要义。”
蔡琰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声道:“若非奉孝先前谋划,与及时赶回,我……我等恐怕早已……”
“过去之事,不必再提。”
郭嘉打断她,转而问道,“陛下近日可好?”
“陛下一切安好,只是时常问起奉孝病情。”
蔡琰答道。年幼的天子刘协,对这位智计百出、又曾教授他知识的祭酒,有着特殊的依赖和感情。
“待我再好些,便去觐见陛下。”
郭嘉点点头,随即又微微蹙眉,“然则,主公需知,眼下平静,只是暴风雨的前奏。曹操必不会甘休,其在整合内部,积蓄力量。袁绍北方之患未除,一旦其缓过气来……孙策,更是一头养不熟的勐虎,给予其扬州牧之名,是驱虎吞狼,亦是纵虎归山,待其消化淮南,利爪必向北伸。”
“我明白。”
蔡琰神色凝重地点头,“如今我军虽据青州、部分徐州,然两州皆经战乱,民生凋敝,急需恢复生产,积蓄力量。与刘备同盟,亦需时间巩固。这半年,对我们同样至关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