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锦囊上的字迹潦草而决绝,仿佛带着他病体支离时最后的狠厉与远见。
绢布上只有寥寥数语,却似黑暗中劈开的一道冷电:
“若事不可为,弃陈留,行焦土之策。焚仓廪,毁武库,不可资敌。然需善待百姓,宣曹、袁之暴,愿随者同行。携天子并核心文武,轻骑疾走,东向徐州,投刘备以续汉祚。留空城与焦土于曹、袁,使其争食而互噬。另,可密使公孙瓒急攻袁绍之后,许以朝廷敕封;说孙策急击袁术,索还玉玺。乱,方可求生。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终可复得。”
“存人失地,终可复得……”蔡琰默念着这最后八个字,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计策狠绝,主动放弃根基,行焦土之策,但其核心,“携民”!
并且明确了撤退方向,有计划、有目的的战略转移。
东向徐州,投刘备!
这无疑是将汉室最后的希望,押在了那位以仁德着称的刘皇叔身上。
堂内众人看过绢布,神色各异,但相较于之前的彻底绝望,眼中多少燃起了一丝带着悲壮的希望之火。
有计划,就比坐以待毙强。
“执行吧。”
蔡琰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元直,立刻依计安排撤离序列,规划东去徐州路线,优先保障天子、百官及愿意随行的百姓安全。公台,负责执行焦土之策,焚毁所有重要仓储、武库,务必彻底,但严禁扰民、伤民!子纲,即刻起草诏令,敕封公孙瓒、孙策,并密令送至各路将领手中!”
“那……百姓若不愿离乡?”徐庶问道,带着一丝忧虑。
蔡琰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惶恐不安的街巷,声音清晰而沉重:
“张贴安民告示,坦诚局势之危,言明曹、袁军纪不彰,恐有屠戮之祸。朝廷不忍弃民,愿携百姓同行,共赴徐州,以求生机。开放非必要府库,分发钱粮与民众,去留……自愿。”
命令下达,陈留这台战争机器,开始了它最后,也是最悲壮的运转。
陈留城内,当百姓们看到朝廷并未抛弃他们,反而分发钱粮,组织撤离,许多原本惶恐不安的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告示上对曹军、袁军可能暴行的描述,更激起了民众的恐惧与同仇敌忾之心。
“朝廷没有丢下我们!”
“跟着陛下,跟着蔡大家,去徐州!”
“誓死相随!”
大量百姓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行囊,加入了东迁的队伍。
人流浩浩荡荡,虽然缓慢,却秩序井然,充满了悲壮的气息。
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和陈留最后的精锐,护卫在队伍的两翼和后方,警惕着可能的追兵。
官渡前线,血流漂杵。
高顺在接到那道“死守待机,为撤离争取时间”的密令时,便已明白了自己的结局。
他看着身边伤痕累累、却依旧眼神坚定的陷阵营弟兄,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加固着残破的营垒。
当乐进发起最后的总攻时,高顺和他的陷阵营爆发出了生命最后的光辉。
他们如同磐石,牢牢钉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曹军洪流。
高顺身被十余创,仍大呼酣战,直至力竭,被乐进亲手斩于阵前。
陷阵营将士无一后退,尽数殉国。
他们的牺牲,为陈留的撤离,赢得了最宝贵的三天时间。
与此同时,其他各路将领也接到了密令。
张辽在定陶苦战,接到“交替掩护,向东撤退”的指令后,立刻组织部队,利用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夏侯渊与臧霸偏师的夹击下,且战且退,虽损失不小,但主力尚存,稳步向徐州边界转移。
张燕在东阿,接到同样指令,与臧霸虚晃一枪,利用黑山军熟悉地形之利,摆脱纠缠,率部东走。
吕玲绮在协助张辽撤退途中,勇猛断后,数次击退追兵,其骁勇令曹军侧目,成功掩护了侧翼安全。
最令人意外的则是吕布。
接到“弃白马,闪击臧霸”的密令时,他正因曹性之死和连日憋屈的防守而怒火中烧。
这道命令瞬间点燃了他的战意。
他留下部分疑兵,亲率并州狼骑精锐,趁夜悄然离开白马,如同幽灵般绕过袁绍军主要防线,直扑正在清理东郡战场、志得意满的臧霸本部。
臧霸万万没想到吕布会此时出现在他身后,仓促迎战。
吕布含怒出手,方天画戟如同死神镰刀,在青州军中掀起腥风血雨,臧霸大将孙观、吴敦先后被斩,青州军大乱溃败,臧霸本人亦负伤,仅率少量亲随狼狈逃脱。
吕布一击得手,毫不恋战,立刻按照计划,率骑兵迅速东遁,沿途会合了同样撤退至此的吕玲绮部。
父女联手,更是锐不可当,冲破了几股小规模曹军的阻拦,直向徐州而去。
当乐进、于禁终于突破官渡,扑向陈留时,看到的是一座浓烟滚滚、重要设施尽毁的空城,以及早已远去的、迤逦东行的人流大队痕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