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心存诚信,保持威严,最终吉祥。
含义: 治家者心存诚信(有孚),同时保持必要的威严(威如),最终必获吉祥(终吉)。象征治家之道,诚信与威严并重,缺一不可。
上九故事:
时光荏苒,转眼数十年。
昔日那个以柔弱之肩扛起颜氏家族重担的晏娥,如今已是鬓发如霜的老封君。颜伯庸在三年前的一场冬雪中安详离世,临终前,他紧紧握着晏娥的手,眼中再无半分年少时的彷徨,只有满满的信任与平和。
他将整个颜家,彻底交托给了与他相濡以沫一生的妻子。
颜府早已非吴下阿蒙,不仅是最初的宅邸,连带着周边扩建的院落,构成了气象恢宏的建筑群。田庄阡陌纵横,织造坊声名远播,颜氏“义门”的匾额高悬门楣,受着四方乡邻的敬仰。
晏娥的长子颜承德,年届不惑,性情沉稳,处事公允,在族中威望素着。几年前,晏娥便已逐步将家中日常庶务交予他和其妻公孙氏打理。
这日清晨,府中正厅。
所有管事、有头脸的仆役首领,以及已成家立业的颜氏子弟,皆肃立堂下。
晏娥端坐于主位之上,虽年迈,腰背却依旧挺直。她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历经岁月沉淀的眼神,温和中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今日召大家前来,”晏娥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是有一事宣布。自今日起,府中一应日常事务,皆由承德夫妇决断。除非涉及族产根本、家训存续之大事,不必再来问我。”
厅中微微一阵骚动,随即又安静下来。众人虽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老夫人放权,心中仍不免泛起波澜。
颜承德与公孙氏上前一步,对着晏娥深深一揖:“孩儿(儿媳)谨遵母亲教诲,必殚精竭虑,不敢有负。”
晏娥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儿子和儿媳身上,语气沉凝:“治家之道,我多年体悟,贵在‘诚威并举’。”
她顿了顿,看向满堂众人,声音提高了几分:
“无信,则心离! 承诺仆役的赏钱,一分不可克扣;定下的规矩,上下一体遵循。家主无信,则号令不行,人心涣散。”
“无威,则礼废! 家训祖规,不是挂在墙上的空文。触犯者,无论亲疏,必受惩处。主家无威,则尊卑无序,家风必堕!”
有孚威如——她这是在告诫继任者,也是在提醒所有族人,治家必须心存诚信,同时保持必要的威严,二者缺一不可。
众人皆垂首恭听,将这番话牢牢刻在心里。他们知道,这是老夫人一生治家心血的结晶。
权力交接,平稳过渡。颜承德夫妇秉承母亲作风,处事公允,赏罚分明,颜家一切井井有条。
然而,树大必有枯枝,族繁亦出逆子。
晏娥有一个曾孙,名唤颜瑞,是颜承德庶出弟弟的孙子,自幼聪颖,颇得长辈喜爱,也因此被父母娇惯了些,养出了几分纨绔习气。
这年端午,颜瑞与几个城中富家子弟在酒肆聚会,多饮了几杯。为争一个雅间,与另一伙年轻人发生口角。对方不知其颜家身份,言语间略有冲撞。
颜瑞平日听多了家族声望,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个。酒意上涌,竟仗着身边带了两个健仆,动了手。推搡间,不慎将对方一人从楼梯上推了下去,摔断了腿。
事情闹大,受伤者是城中一个绸缎商之子。那商人素闻颜家“义门”之名,本不敢追究,只求赔偿了事。
颜瑞回府后,不仅不以为意,反而在仆役面前洋洋自得:“不过是个商贾之子,也敢与我争锋?打断他腿是轻的!难道我颜家还怕他不成?”
这番话,很快便传到了深居简出的晏娥耳中。
彼时,晏娥正在自己的小佛堂里捻着佛珠,听完贴身老仆的低声禀报,她捻动佛珠的手指顿住了。
室内檀香袅袅,一片寂静。
老仆小心翼翼地问:“太夫人,您看……瑞少爷年少无知,是否让德老爷私下重重罚他,再多赔些钱财,将此事压下?毕竟,关乎颜家声名……”
晏娥缓缓睁开眼,眼中没有怒意,只有一种深沉的痛惜和不容动摇的决断。
“压下?”她声音低沉,“颜家声名,难道是靠‘压下’这等丑事维系起来的吗?”
她站起身,虽步履略显蹒跚,气势却如山岳般沉稳。
“去,传我的话:将所有族人,无论长幼,召集到祠堂前。让承德亲自去,把那个孽障给我绑过去!”
命令一出,全府震动。
颜承德不敢怠慢,亲自带人将还在睡梦中的颜瑞揪起,不顾其哭喊挣扎,捆了送往祠堂。
祠堂前的空地上,黑压压站满了人。从白发苍苍的族老,到懵懂稚龄的孩童,所有人都惊疑不定。他们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太夫人如此动怒,动用如此严厉的族规了。
晏娥在孙媳公孙氏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到祠堂前的石阶上。
她看着被捆缚在地、犹自不服的颜瑞,目光如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