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咬噬干肉,得到黄金;守持正固以防危险,没有灾祸。
含义: 处理重大案件(噬干肉),过程中可能获得巨大的荣誉或利益(得黄金)。此时必须格外警惕,守持正道,防范风险(贞厉),才能确保没有灾祸。
六五故事:
初春的平阳城,本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却笼罩在一层无形的阴霾之下。市井之间,流言如野草般滋生——赋税账目不清,仓廪粮食莫名短缺,边关军饷发放迟缓。百姓们窃窃私语,脸上写满了不安与疑虑。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隐藏在朝廷深处的毒瘤——一个涉及多位高官、盘根错节的腐败窝案。
官署内,烛火通明。皋陶面前堆满了如山卷宗,竹简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看似合规,却处处透着诡异。他指尖轻敲案几,目光沉静如水,身旁的獬豸伏卧着,金目半开,仿佛也能感知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污浊气息。
“大人,此案牵涉太广。”副手压低声音,面露忧色,“度支司、仓部、乃至两位位列九卿的重臣,都似有牵连。证据虽零散,但指向一致——他们利用职权,勾结地方,侵吞国库粮饷,中饱私囊,数额之巨,骇人听闻。”
这案件,如同一块风干多年、坚硬无比的“干肉”(噬干肉),表面完好,内里却早已变质,难以啃动。涉案者位高权重,关系网密布,稍有不慎,不仅无法破案,自身也可能被反噬。
皋陶缓缓抬头,眼中没有丝毫波澜:“国之蠹虫,食民膏血,动摇国本。既已察觉,岂能因难而退?”
调查在极度机密中展开。皋陶避开了常规的稽查渠道,亲自挑选了数名背景干净、忠诚可靠的吏员,组成核心调查小组。他让獬豸暗中潜入度支司和仓部的档案库,凭借其异能,感知那些被刻意掩盖或篡改的文书上所残留的贪婪与不安的气息。
线索如蛛丝般细微。一笔拨往北疆的军饷,账目显示已全额发放,但獬豸却在对应的竹简上,嗅到了浓烈的虚假与焦躁。一批运往灾区的赈济粮,记录在册的数量与实际抵达的数目,存在着难以察觉的差异。
然而,阻力也随之而来。
调查小组成员在回家途中,屡屡遭遇不明身份的壮汉“意外”冲撞警告。存放关键账册的库房,一夜之间莫名起火,虽被及时扑灭,仍烧毁了不少边缘记录。朝中开始有声音质疑皋陶“滥用职权,兴大狱以邀功”,甚至有人暗中向舜帝进言,称皋陶此举是为了打压异己,树立个人威信。
“大人,风声太紧,是否暂缓?”副手再次劝谏,额角带着新添的淤青。
皋陶看着窗外渐绿的柳枝,摇了摇头。“噬干肉,岂能因硬而止?彼等越是阻挠,越是证明我等触及要害。此刻若退,则前功尽弃,蠹虫愈发猖獗。”
他调整策略,明面上放缓了对度支司的追查,暗地里却让獬豸集中追踪那批问题军饷的最终流向。神兽不负所托,凭借对金钱与贪婪特有的敏锐,它的足迹穿过平阳城的繁华街市,最终停留在城西一座看似普通、却守卫森严的私人宅邸外。
那里,是九卿之一,掌管礼器祭祀的宗伯——姚程的别院。一个本应与钱粮毫无瓜葛的人。
与此同时,一名负责核算账目的老吏,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于深夜偷偷求见皋陶。他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地交出几片他私下誊录、未被销毁的真实数据碎片。
“大人……他们……他们威胁小老儿的家人……”老吏涕泪横流,“姚宗伯……还有度支使周大人……他们……他们才是主谋!所得钱财,多用于贿赂上下,结交权贵,部分……部分通过姚大人别院的地下通道,转移匿藏……”
人证、獬豸的探查、零碎却指向一致的物证,逐渐拼凑出清晰的图像。
皋陶知道,时机已到。他连夜书写密奏,将所得证据与推断呈报舜帝。舜帝览奏,震怒不已,当即授予皋陶全权,可调动禁军,彻查此案。
黎明时分,禁军出动,直扑度支司、仓部以及姚程的别院。搜查结果令人心惊:在姚程别院的地下密室中,起获了尚未转移的黄金千镒,珠玉无数,其价值远超其俸禄百倍(得黄金)。度支使周明的内室暗格中,搜出了与各地贪官往来的密信,详细记录了分赃数额与掩盖手法。
铁证如山,姚程、周明及涉案的十余名中高级官员被一举擒获。面对皋陶的审讯与獬豸那洞彻人心的目光,他们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心理防线相继崩溃,对罪行供认不讳。
案件告破,举国震动。百姓拍手称快,称颂皋陶为“青天”,舜帝亦感欣慰无比。
这一日,平阳宫殿内,钟鼓齐鸣,百官朝贺。舜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满面春风。
“皋陶爱卿,”舜帝声音洪亮,回荡在整个大殿,“汝此次破获巨贪窝案,铲除国蠹,整饬纲纪,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他大手一挥:“赏!赐皋陶黄金千镒,美玉十双,加封太子少保,协理天下刑狱,凡司法之事,皆可先断后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