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山下井然有序的田园说:你看,如今的部族,不再依赖明君,而是依靠制度与教化。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当晚,匡将弟子们召到榻前。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目光依然清澈。
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振兴部族,而是明白了功成身退的真意。
他让弟子取来笔墨,在竹简上写下最后一段话:权位如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德行如山岳,历沧桑而不改。治国有时而尽,育人无穷期也。
写罢,他安然闭目,嘴角带着微笑。
匡去世的消息传出,举族哀悼。按照他的遗愿,葬礼极其简朴,葬在历山书院旁的山坡上。
出殡那天,自发前来送行的民众从山上排到山下。人们不是哭泣,而是吟诵着他教导的诗篇,用这种方式送别他们敬爱的先生。
胥伯站在墓前,老泪纵横:首领一生,真可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匡仲继位的第十年,有匡部族已成为各部落中最强盛的一支。但他谨记兄长教诲,始终以平等之心对待邻邦。历山书院的影响力更是远播四方,成为天下学子向往的圣地。
每逢清明,总有人看见一个白衣老者站在匡的墓前。那是胥伯,他总会对随行的年轻人说:
记住,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权位多高,而在于境界多高。你们的先生,用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
夕阳西下,历山书院的书声依旧。匡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如同山间的清泉,永远流淌在后人的心中。
匡在功成名就后毅然退隐,于历山设坛讲学的故事。他拒绝盟主之位,传位于弟,选择以教化育人的方式继续奉献,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升华。这正应了蛊卦上九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境界——功成身退,超越名利,追求更高的精神理想。整章展现了改革者完成使命后的智慧选择,突出了功成不必在我,立德方能永恒的深刻哲理。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