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 天泽履(乾上兑下)
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
含义:踩在老虎的尾巴上,老虎却不咬人,通达顺利。履卦上卦为乾,代表天、刚健;下卦为兑,代表泽、愉悦。象征以柔顺愉悦(兑)的态度去面对刚健强猛(乾),如同小心翼翼地跟在一只猛虎身后。它强调的是行为处事之道,尤其是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中,通过谨慎、礼节的把握来规避风险,达成目标。
故事:执礼者——姬昌的羑里之囚
商纣王时代,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仁德之名广受诸侯拥戴,引起纣王猜忌。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国家监狱羑里。在长达七年的囚禁岁月里,姬昌时刻面临着君威如虎的杀身之险,他的每一步,都如同“履虎尾”,其行为完美诠释了履卦的精髓。
第一章:初九 · 素履,往无咎。
译文:按照素常朴实的态度行事,前往没有灾祸。
含义:在初始阶段,应保持自己一贯的朴实作风(素履),不修饰,不张扬,以本心行事。这样前往,不会引来灾祸。
初九故事:
殷商王畿的北方,羑里。
这片土地仿佛被天神遗弃,连风都带着铁锈与尘土混合的涩味。深秋的枯草在官道两旁无力摇曳,远处那座以黄土夯筑而成的庞大监狱,如同伏在地上的巨兽,沉默地吞噬着一切生机。
西伯侯姬昌的马车,就在这样一个午后,驶入了巨兽的阴影之中。
车帘掀开,一股混着霉味和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姬昌缓缓下车,身形清癯,须发已见斑白,但腰背依旧挺直。他身着素麻深衣,毫无纹饰,与周围押解他的鲜甲武士形成了鲜明对比。
“西伯侯,请吧。”狱宰是个面色阴鸷的中年人,语气谈不上恭敬,也谈不上恶劣,只有一种程式化的冰冷。他打量着这位名震西方的诸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没有预想中的愤懑不平,也没有恐惧哀求,只有一种深潭般的平静。
姬昌微微颔首,没有言语,跟随狱宰踏入那扇沉重的木门。门内,是另一个世界。高墙隔绝了天光,通道阴暗潮湿,两侧是一间间以粗大木栅封死的囚室。一些囚犯扒在栅栏后,目光呆滞或充满戾气地注视着新来者。
他的囚室在最深处,狭小,仅有一榻、一席、一陶盏。墙壁渗着水痕,地面泛着潮气。
“侯爷身份尊贵,暂且委屈了。”狱宰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句,便锁上门离去。铁锁撞击的“咔嚓”声,在寂静的牢狱中格外刺耳。
随行的最后一名老仆,看着这恶劣的环境,眼圈发红,低声道:“侯爷,这……这可如何是好?不如让小人设法打点一下……”
姬昌抬手,止住了老仆的话。他走到榻边,伸手摸了摸那粗糙的草席,又看了看那盏缺口的油灯,神色依旧平和。“既来之,则安之。天地为庐尚可栖身,此处能遮风雨,足矣。”
他没有抱怨,没有试图通过贿赂来换取更好的待遇,也没有像一些初入囹圄的贵族那样,立刻摆出身份,颐指气使。他只是在角落铺开自己带来的一方旧席,盘膝坐下,从行囊中取出几卷伴随他多年的竹简,就着栅栏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静静地阅读起来。
这便是“素履”——他以最本真、最朴素的姿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变和恶劣的环境。不修饰,不张扬,不因外境的变迁而改变自己一贯的沉静与平和。
起初,狱卒们对这个“大人物”充满好奇与戒备。送来的饭食是粗糙的粟米和几根不见油星的菜梗,他们冷眼旁观,想看看这位西伯侯是否会发作、会挑剔。
姬昌接过陶碗,道一声“有劳”,便安静地吃完,粒米不剩。他甚至会自己动手,将碗筷摆放整齐。
每日清晨,他会在囚室中央那片狭小的空地上,缓慢地演练一套导引之术,动作舒展自然,仿佛身处山野林泉,而非囚笼。随后,便是雷打不动的阅读与静坐。时而用手指在铺了细沙的地面上勾画些旁人看不懂的符号,时而闭目沉思,气息匀长。
他的言行举止,毫无王侯的架子,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安然与简朴。
同被囚禁于此的一位东方小诸侯,终日长吁短叹,咒骂纣王无道,或是试图与狱卒套近乎,打听外界消息,结果往往招来呵斥甚至鞭笞。他见姬昌如此,很是不解:“西伯侯,你乃仁德之君,天下皆知,受此不公,岂能甘心安于此地?”
姬昌抬眼,目光温润,看向那满面焦躁的邻居,缓声道:“心若不安,处处是牢笼;心若能安,斗室亦乾坤。纣王之威,如虎在侧,妄动徒招其怒。不若静守本心,以待天时。”
那小诸侯似懂非懂,摇头叹息而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狱卒们发现,这位西伯侯似乎真的与众不同。他从不提任何非分要求,对待他们这些“卑贱”的狱卒,也总是客客气气,眼神里没有轻视,只有一种平等的淡然。他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平静,仿佛有一种奇异的力量,能稍稍驱散这牢狱中的阴郁与暴戾之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