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天子颁布命令,分封诸侯、赏赐卿大夫,但小人绝不可重用。
含义:战争结束后,君王论功行赏(大君有命),分封功臣,使其开国承家。但必须切记:立有战功的小人,可以给予财帛赏赐,却绝不能授予土地和权力(小人勿用),以免遗祸未来。
上六故事:
凯旋的号角声响彻王都,历经数载征伐,胤侯终于率领王师,踏着初夏的阳光班师回朝。旌旗招展,甲胄生辉,虽然将士们脸上带着风霜与疲惫,但更多的是胜利的荣光与归家的喜悦。道路两旁,挤满了欢呼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夏启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给予了最高的礼遇。
盛大的凯旋仪式之后,便是论功行赏。王宫大殿,灯火通明,庄严肃穆。夏启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的目光扫过殿下有功的将领。胤侯身着御赐的“国之干城”锦袍,立于众将之前,虽清瘦了些,但精神矍铄,目光沉静。
“胤侯听封!”内侍官高声宣道。
胤侯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夏启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之中:“大将军胤侯,代天征伐,平定羲和之乱,整肃纲纪,功在社稷。朕承天命,特此敕封:加封胤侯为‘定国公’,赐白旄黄钺,食邑三万户,世袭罔替!”
“臣,谢陛下隆恩!”胤侯深深一拜,声音平稳,并无太多激动之色。他深知,荣耀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战场上逝去的无数英魂。
接着,夏启开始封赏其他将领。副将姒武,擢升为镇西将军,封关内侯,赐宅邸、田产。参军荀况,智谋深远,被封为太中大夫,入朝参赞机要。就连断臂后戴罪立功、后期表现沉稳的姒勇,也因功被授予校尉之职,赏赐丰厚。其他各级将领,根据战功大小,或加官进爵,或赏赐金帛田宅,各有封赏。这便是“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天子论功行赏,让功臣们建立邦国(诸侯),继承家业(卿大夫),共享太平。
大殿之上,一片欢腾,受赏的将领们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荣光。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胤侯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的目光掠过几位正在兴高采烈谢恩的将领,其中一人,名叫豢圉,勇猛异常,冲锋陷阵屡立奇功,但在胤侯心中,此人却是一块难以安放的心病。
庆功宴持续了三天,王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第四日深夜,胤侯换上一身素净的常服,请求秘密觐见夏启。
御书房内,只有夏启和胤侯两人,烛火摇曳,映照着君臣二人的脸庞。
“爱卿深夜入宫,所为何事?可是对封赏有何不满?”夏启温和地问道,他对胤侯的信任已然达到顶峰。
胤侯摇头,郑重一揖:“陛下赏罚分明,恩重如山,臣感激不尽。臣此来,非为自身,实为社稷长远计,有一言不得不禀。”
“哦?但说无妨。”夏启神色严肃起来。
“陛下,”胤侯压低了声音,“此番封赏,众将欢欣,乃国家之福。然,赏功之外,还需察人。有功者,未必皆可托付重任啊。”
夏启若有所思:“爱卿指的是?”
“军中确有几位将领,作战勇猛,斩获颇多,于战功簿上名列前茅。”胤侯缓缓道来,“譬如豢圉,冲锋陷阵,确是一把好手。然,此人性情暴戾,贪残狡黠。臣曾多次听闻,其在征战途中,有纵兵劫掠已归顺村落、杀良冒功之嫌,只因战时需用其勇,且证据难以确凿,故未深究。又如裨将敖莽,虽勇武,但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曾因私怨苛待降卒,几近引发营啸。”
胤侯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夏启的神色,继续道:“此辈,可称之为‘有才无德’之小人。战时或可因其勇力而用之,但天下已定,若使其掌权治民,据守一方,恐非百姓之福,亦为社稷隐忧。其贪暴之性,必成地方之患,日久恐生变故。”
夏启捻须沉吟:“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彼等毕竟有功于国,若赏赐不公,恐寒了将士之心。”
“陛下圣明。”胤侯早已思虑周全,“功必赏,过必察。对于豢圉、敖莽此类人物,陛下可厚赏其金帛、奴婢、宅邸,使其一生富足,享尽荣华,以彰显陛下不忘功臣之恩。然,至关重要的是,万不可授予其实权,尤其是地方军政大权。‘开国承家’之重,当托付给如姒武之沉稳、荀况之仁厚、乃至知错能改如姒勇般有担当的将领。如此,既酬其功,又防其弊,方为万全之策。这便是‘小人勿用’的深意啊。”
夏启听完,良久不语,目光深邃。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缓缓道:“爱卿所言,字字珠玑,老成谋国啊。朕险些被战功迷了眼。不错,治国如烹小鲜,用人如调鼎鼐。猛火(勇将)可速成,但文火(德臣)方能持久。小人可使其富,不可使其贵;可使其安享荣华,不可使其手握权柄。朕明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