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血光之地等待,从险穴中逃脱出来。
含义:已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甚至发生了冲突和伤亡(需于血)。但最终能够凭借冷静和智慧,从危险的洞穴中逃脱出来(出自穴)。象征在至险之中,唯有沉着应对,方能化险为夷。
六四故事:
沼泽的教训让禹明白,洪水不仅是水的威胁,更是人心的试炼。带着这份领悟,他继续着对洪水的探索,但这一次,他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勘探队扩充了人手,增加了护卫,每个人都配发了更好的武器和防护装备。禹还制定了严格的守夜制度,再不允许有任何松懈。
然而,大自然的险恶永远超乎人的想象。
那是一个阴沉的早晨,禹带领一队人前往北方山区勘察。这里的地势险峻,山洪频发,是了解洪水源头的关键区域。连日的暴雨让山路泥泞难行,但他们还是坚持向前。
“看那里的山体,”禹指着前方一处陡峭的坡面,“泥土已经饱和,随时可能滑坡。”
族叔眯眼观察:“那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吗?”
“必须去,”禹坚定地说,“那片山区是数条支流的发源地,不了解那里的地质,就无法真正理解洪水的形成。”
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禹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杖探测地面的稳定性,记录岩石的层理和走向。他的羊皮卷上又添了许多新的标记和符号。
正午时分,当他们正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山谷休息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不是乌云蔽日的那种暗,而是一种诡异的昏黄。
“不好!”禹猛地站起身,“快向高处撤离!”
但警告来得太迟了。
先是几声闷雷般的巨响从山顶传来,接着整个山体开始震动。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只见山顶的大片土石开始松动,如巨兽苏醒般向下滑落。
“山崩了!快跑!”不知谁大喊一声,队伍顿时乱作一团。
巨大的泥石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树木被连根拔起,岩石相互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人们拼命向两侧奔跑,但泥流的速度远超人的脚力。
禹在混乱中保持着一丝冷静,他观察着泥流的走向,发现左侧有一处凸出的岩体。
“向那边跑!”他指挥着众人,“那是唯一的生机!”
大部分人听从指挥向岩体奔去,但仍有几人因恐慌而选择了错误的方向,瞬间被泥流吞没。
禹本已接近安全区域,但看到一名年轻人被绊倒,他不假思索地返身相救。就在他拉住那年轻人的瞬间,一股更大的泥流从侧面冲来,将两人一齐卷走。
天旋地转,黑暗降临。
当禹重新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个黑暗狭窄的空间里。右臂传来剧痛,他摸索着,感觉到温热的液体正从伤口流出——那是血。
他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让眼睛适应黑暗,同时仔细聆听着周围的动静。远处传来模糊的水声,说明附近有流动的水体。空气潮湿但可以呼吸,说明这个空间并非完全封闭。
通过触觉,他判断自己应该是在一个被洪水冲刷出的岩洞中。泥石流冲击时,恰好将他冲进了这个天然形成的洞穴,反而救了他一命。
但危险远未结束。洞穴可能随时继续坍塌,而他的伤势若不及时处理,也会危及生命。
“需于血”——爻辞中的警告在他脑海中回响。他确实陷入了血光之险。
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慌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速死亡。他回想起父亲鲧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遇险时慌乱失措,做出错误判断。
他首先检查了自己的伤势。右臂被尖锐岩石划开一道深口,但幸运的是没有伤及动脉。他撕下衣襟,用牙齿和左手艰难地进行包扎止血。
接着,他开始仔细探索这个洞穴。洞壁湿滑,摸上去有一种黏腻感。他小心地移动,避免引发新的坍塌。
在摸索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洞壁上有些奇怪的刻痕。仔细辨认,那竟是古老部落留下的标记!这些标记指示着方向和距离,似乎是某种古老的水道图。
禹激动不已,忘记了自己的伤痛。这些古老标记与他这些年来绘制的河道图有许多吻合之处,但也有些差异。这些差异很可能就是理解洪水行为的关键!
他用心记下这些标记,与自己脑海中的地图进行比对。渐渐地,他对这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时间一点点过去,禹感到体力在流失。伤口虽然不再大量出血,但疼痛和失血还是让他虚弱。洞外偶尔传来队友的呼唤声,但声音微弱而遥远,显然他们还没能找到这个隐蔽的洞穴入口。
必须自救!禹下定决心。
他回忆起自己绘制的山形图,这个区域应该是石灰岩地质,常有地下河和溶洞。如果这个洞穴是洪水冲刷形成的,那么很可能有与地下河相连的通道。
他俯身贴近洞底,果然感觉到微弱的气流。有气流就意味着有出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