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鲁肃面有愠色,诸葛亮等人暗道不妙。未及开口,寇封已抢先说道...
鲁肃,我称你一声子敬是敬重你的才华,可别忘了这里是荆州地界,结盟一事本是吴侯主动相求!
我寇封行事何曾畏首畏尾?纵使与曹操拼个玉石俱焚又如何!自我领军以来,未尝一败!
你江东区区数万兵马就想坐收渔利,让我与曹贼血拼,配吗?
江夏之战的血债可还记得?太史慈至今还在我大牢里关着!
信不信我即刻调转枪头,顺江东下先灭了你孙氏基业!
寇封话音未落,鲁肃后背已渗出冷汗——方才言辞过激,此刻对方竟以太史慈性命与江东存亡相胁!
这分明是宣告:若不给足粮草军械,便拉着整个江东同归于尽!
寇封敢放此狠话自有倚仗。魏延统率精锐驻守长沙岂是摆设?一旦荆南与江东交恶,这支奇兵随时可直取庐江!
五万水师顺流而下牵制吴军主力,十万铁骑更能长驱直入,直扑孙权老巢柴桑。
如今江东总兵力不过五六万,还要分兵 ** 山越叛乱,拿什么抗衡?偏安一隅就想争霸天下?痴人说梦!
至于为何在抗曹关头与孙权翻脸?寇封自有盘算。
那碧眼儿自九岁奔丧索父尸外,平生仅三件得意事:赤壁用周瑜,夷陵遣陆逊,偷袭荆州派吕蒙。余者碌碌,不足道哉!
在识人用人方面,即便是寇封也不得不佩服孙权。大战当前敢于大胆启用新人,并且最终获胜,这确实是孙权的过人之处!
然而此前那些对手都存在致命缺陷,反观寇封却毫无破绽。
假若真让岳飞统领十五万大军攻打江东,恐怕在曹操南下之前就能彻底占领江东六郡!
孙权此人向来阴险狡诈,无论是背信弃义偷袭盟友,还是打压功臣都堪称行家里手。单看大意失荆州一事,就足以成为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因此当鲁肃前来结盟时,寇封就明白与江东的联盟仅此一次。只要击退曹操,双方必将兵戎相见。若非曹操此刻紧盯着寇封不放,他倒很乐意先下手为强拿下江东。
如今江东人心浮动,倘若曹操调转兵锋直取江东,孙权所有的谋划都将付诸东流。历史早已改变,火攻配合东南风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诸葛亮投效寇封而非刘备,此刻已是208年夏,比原定出山时间晚了整整一年。
谁能保证赤壁之战时东南风还会如期而至?更何况以孙权的性格,但凡尚存一线生机,就绝不会死战到底。对孙权而言,寇封活着显然利大于弊,因此这个要求并非没有商榷余地。
若是让主张求和的江东世族得知此事,联合起来向孙权施压,凑齐这些物资倒也不成问题,无非是数量上稍显拮据罢了。
鲁肃此刻虽然暗恼,但见寇封如此态度,自然明白这对君臣分明是在算计自己。说到底还是他主动送上门来,否则寇封或许根本不屑理会江东。更关键的是,如今江东表面由孙权做主,实则世家大族的势力早已尾大不掉。
【
在正史中,孙权凭借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加之此前稳固江东的政绩,足以震慑江东世家豪族。
然而此时此地,两万江东精锐全军覆没的败绩,早已让众多江东士族对这位主君心生怨怼。
难道鲁肃当真甘愿远赴荆南促成联盟?
无非是想替自家主公在此战中谋得最大利益,可眼下局势,反倒成了进退维谷之局。
归根结底,仍是江东势微力弱——如今的孙权,无论对曹操还是寇封都难有胜算。
鲁肃长叹一声,只得向寇封拱手道:征南将军,此事容我禀明主公再作决断。结盟之事,还望将军三思。
待侍从引鲁肃离去后,诸葛亮眉峰微蹙:主公,联合孙权共抗曹操,本是夺取荆州、横跨荆益二州的要策。方才为何步步紧逼?若联盟不成反让孙权渔利,岂非失算?
寇封闻言轻笑:孔明的三足鼎立确是妙计,但那仅适用于兵微将寡之辈。我麾下二十万雄师,若非曹操纠缠不休,此刻江东早已易主。这乱世之中,盟约不过是一纸空谈。
况且长沙魏延乃我暗棋,此战若水师元气未损,孙权敢趁火 ** ,我不介意连江东一并收入囊中!
诸葛亮微微颔首。他当初所献三分之策,本是为刘备这等兵不过万的诸侯量身定制。
而寇封,又岂是刘备可比?
更何况江东世家盘根错节,当年小霸王孙策尚且命丧世家之手。凭他孙权既无功业又背负败绩,如何压得住江东豪族?
故此项要求,孙权不得不应——准确地说,是他背后的世家会低头。而我最后那步棋,更会让孙刘联盟裂痕更深!
时机一到,便是我们的转机。三分天下与两分天下相比,诸位认为哪个更有利?
寇封此言一出,诸葛亮与刘伯温等人眼中闪过精光。以他们的智慧,立时领会了寇封的深意。
若真能击溃曹操,恐怕主公下一步便要对付孙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