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率轻骑驰骋荆北,纵有十万敌军围堵,寇封也有十足把握突围!若倾巢出动导致江夏六万降兵生变,反倒得不偿失。
寇封决断既下,诸将纷纷请战。他朗声笑道:此番只带杨再兴、罗成、黄忠三位虎将并三千五百精骑出征,余部留守江夏。昔日我以五百兵取江夏,如今坐拥十万雄师,岂惧夏侯惇?
众将闻言释然,确实别无良策。不多时,战船载着这支精锐横渡长江。寇封自幼长于长沙,惯于舟楫;麾下将士亦无晕船之虞。不过半个时辰,船队已抵北岸。
整装登岸时,甘宁抱拳道:末将在此恭候主公凯旋!寇封抚掌大笑:何须多虑?我寇封向来谋定后动,诸位但放宽心!说着扬鞭策动胯下踏雪白凰。但见那:
银枪映日寒光闪,战袍猎猎卷长风。
宝甲生辉云靴亮,三千铁骑势如虹。
(
「驾!」
荆州水军溃败后,长江水域尽归寇封掌控。即便他挥师渡江,荆州上下仍浑然不觉——此刻他们正疲于应对已攻占新野等地的夏侯惇大军。
原本荆州九郡拥兵三十余万,但荆南数万兵马达刘表始终无法调动。
先前蔡瑁十万水军全军覆没,连他本人也被生擒,眼下荆州仅剩最后十万兵马。
而这支残军还被夏侯惇接连击溃,荆州已至存亡绝续之境!
**相较曹军精锐,荆州军力逊色不少。即便据守城池,短短数日仍被夏侯惇连克数县。
战报传至襄阳,刘琮心急如焚,只得向昔日荆州从事蒯越求助:「蒯先生,曹操南下,我荆州该如何自保?」
蒯越长叹一声:「主公,曹操百万大军压境,荆州难以抵挡。如今唯有两条路可选——」
「其一,归顺曹操,献上荆北;其二,携家眷南投寇封。」
听闻此言,十六岁的刘琮怔住,竟急得落泪。少年临危受命执掌荆州,却陷入绝境,实无他策。
见刘琮如此,蒯愈沉声道:「若非蔡瑅葬送十万大军于寇封之手,或可一战。眼下……已无转圜余地。」
刘琮方寸大乱,追问:「依先生之见,我该投曹操还是寇封?」
这问题令智谋过人的蒯越也陷入两难。
倘若寇封未能崛起,他必定毫不犹豫地归顺曹操!
可如今,寇封自荆南起势,短短半年便坐拥荆南,麾下精兵十余万,若说他毫无机会,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沉思良久,蒯越终于开口道:
主公,寇封素有仁义之名。若投靠他,至少可保全性命;但若投靠曹操,恐有性命之忧!
说出这番话前,蒯越内心挣扎许久。
此前,蒯越曾暗中相助寇封,加之寇封同为荆州人士,自然让他多了几分亲近感。
而曹操一方,原先一直与蔡瑁往来密切。如今蔡瑁虽被寇封击败,却并不意味着蒯家能获得曹操信任。
相反,若举家投奔寇封,或许还能凭借往日情分得到重用。毕竟蒯越自认谋略不输他人!
此刻的寇封对此一无所知。他率铁骑秘密行军,正是为了避开各方耳目。
若这支三千五百人的兵马被荆州军或曹军察觉,便再难寻觅战机。唯有隐匿行踪,方能寻机对夏侯惇出手!
但要全歼夏侯惇十万大军,或许还需借助荆州内部力量。
该找谁相助?
忽然间,一个人影浮现在寇封脑海,他顿时有了计划。
当初寇封能出任江夏太守,蒯越功不可没。正是他建议刘表,由寇封镇守江夏可更好抵御江东,否则刘表可能早已发兵剿灭寇封。
倘若如此,寇封绝无可能发展到今日这般规模。这也是他决定寻求蒯越相助的原因。
况且,眼下夏侯惇大军仍在攻打南郡,尚未逼近襄阳。寇封麾下三千玄甲军与五百背嵬军,足以抗衡十余万敌军,这才是他敢找蒯越的底气所在。
最关键的是,要歼灭夏侯惇十万大军,必先经襄阳、南郡之地!
刘玄德若无刘琮或蒯越之令,此事断不可成!
沉吟之际,神选之音忽在寇封耳畔响起:
叮咚!宿主临决择之机,现呈三策供选:
上策:挥师直取襄阳,经南郡与夏侯惇主力决战。虽折损过半,可全歼敌军,得黄巾力士三千。
中策:潜行匿迹,亲率三千五百精兵绕道南郡,出奇制胜破夏侯惇十万雄师,获战马三千匹。
下策:亲赴襄阳说蒯越,合兵剿灭曹军后转战荆南,可得旷世名将岳飞。
寇封览毕,喜形于色。
此真所谓渴时得浆!帐下虽不缺虎将谋臣,独缺能统三军之帅才。疆土日扩,岂能独力支撑?
三国帅才,周瑜、陆逊可为翘楚,张辽赵云之流仅算半帅。而岳飞乃华夏千古名将,独创背嵬劲旅。若得此将,不惟添一统帅,更可得背嵬雄师源源不绝。
纵有曹贼百万之众,又何足惧哉!
念及此,寇封毫不迟疑择第三策。
当即传令改道襄阳。黄忠见行军有异,拍马向前:
主公何以改走襄阳大道?先前不是要隐匿行踪?
寇封朗声笑道:吾已有新谋。欲灭夏侯惇十万大军,非借荆州之力不可!
一、
我与荆州蒯越素有旧交,这就去劝他结盟!
纵使他翻脸派兵围剿,我也能护诸位突围!
见寇封胸有成竹,黄忠等人虽存忧虑,仍握紧了兵器。这位主公向来谋略过人,既如此笃定,众将自然信服。
寇封率三千五百精骑直奔襄阳,同时派曾联络过蒯越的背嵬军士卒再探虚实。他虽自负勇武,却不会贸然令全军涉险。
寇封决定说服蒯越:即便遭大军围困,我也能带你们突围!
黄忠等人选择信任这位屡创奇迹的主公。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