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乾清宫,陆铮回到北镇抚司。案头堆着“听风”送来的密报:
有关于通州新兵营关于训练强度、伙食、军纪的匿名举报信(筛选后多为琐事,但厂卫仍会核查)。
其中包括工部某工坊匠人抱怨新定工时太紧、工钱未涨的牢骚(已转工部核查)。
最重要的一条,原京营某勋旧部将(已被贬斥)暗中串联部分被清退的老兵及失意军官,散布“新军苛虐”、“厂卫跋扈”、“勋贵虽倒,新贵更贪”等流言,试图煽动不满。
陆铮眼神一冷,提笔批道:“锁定为首者三人,密捕!查清背景及散播渠道!余者监控,暂不动。” 陆铮既要清除隐患,也要避免扩大打击面,影响新军士气。
通州,胡记分号打烊后。老胡就着油灯,给儿子胡小栓写信(托识字的账房先生代笔):
“…栓子吾儿,见字如面。家中一切安好,勿念。汝母日夜悬心,惟盼我儿刻苦操练,听长官号令,保重身体。
营中伙食可足?听闻火铳凶险,务必小心!厂卫巡查甚严,此乃好事,蛀虫得除,吾儿饷钱方能足额。
京师米价稍稳,托陆大人(老胡已习惯尊称)之福,家中尚有存粮…父字。”
这封带着错别字和浓浓乡土气的信,最终会通过营中识字的老兵念给胡小栓听。
它承载着一个小人物对儿子的牵挂,也折射出新京营整训的点点滴滴:严苛的训练、足额的粮饷、火器的风险、厂卫的监督、以及底层士卒对这份“安稳”的珍视!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