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在御案后来回踱了几步,脚步有些虚浮,身形在灯光下显得更加瘦削。“你可知,朕为何今夜要见你?又为何要派骆养性去‘保护’钱龙锡?”
“草民不知,请陛下明示。”袁承志沉声道。
崇祯停下脚步,目光再次锁定袁承志:“因为有人,不想让钱龙锡活,也不想让你活!更不想让朕……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龙椅上!”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愤怒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曹化淳那个狗奴才!还有他背后那些魑魅魍魉!他们以为朕不知道吗?!”崇祯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毛笔乱颤,“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构陷忠良!如今更是胆大包天,竟敢对阁老下毒,意图操纵朕的生死!他们是想学魏忠贤吗?!是想把这大明的江山彻底掏空吗?!”
他如同困兽般低吼着,胸膛剧烈起伏,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
袁承志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他没想到崇祯会如此直接地在他面前揭露朝堂的黑暗,更没想到,皇帝对曹化淳等人的猜忌和愤怒,竟已到了如此地步。
“陛下既然知晓,为何……”袁承志试探着问道。
“为何不处置他们?”崇祯打断他,脸上露出一丝惨然的笑,“你以为朕不想吗?可如今朝局糜烂,边关危急,流寇肆虐!朝廷能用的、敢用的、朕信得过的,还有几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了曹化淳,他背后的势力反扑起来,这朝堂立刻就要大乱!届时,谁去抵御关外的鞑子?谁去剿灭境内的流贼?这大明的天下,立刻就要分崩离析!”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带着哽咽:“朕登基至今,夙兴夜寐,不敢有一日懈怠!撤驿站,裁冗员,省下的银子都充作了辽饷、剿饷!可结果呢?辽东战事一败再败!流寇越剿越多!国库空空如也!百官只知道党同伐异,争权夺利!天下百姓,食不果腹,易子而食!你们都说朕是皇帝,是天子!可你们谁知道朕的难处?!谁知道这龙椅,坐着比刀山火海还要烫人!”
这一番倾泻而出的咆哮,充满了无尽的委屈、愤怒、无力与绝望。眼前的崇祯,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像一个被逼到绝境、孤立无援的普通人。
袁承志默然。他虽恨崇祯冤杀父亲,但此刻听着这位君王的肺腑之言(或许有表演成分,但其中的痛苦却不似作伪),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丝复杂的感慨。这乱世,这危局,似乎并非一人之过。
崇祯发泄了一通,似乎耗尽了力气,颓然坐回龙椅,剧烈地喘息着,眼神空洞地望着殿顶的藻井。
良久,他才缓缓看向袁承志,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冰冷,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袁承志,你父亲的事……朕,确有失察之处。”
这一句近乎认错的话,让袁承志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崇祯。
崇祯避开他的目光,望着跳跃的烛火,缓缓道:“当年辽东局势复杂,朝中议论汹汹,朕……也是受了小人蒙蔽。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乃纲常。朕不指望你能释怀,但朕希望你能明白,有些事,非朕本愿,乃时势所迫。”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如今,有人想借钱龙锡之事,掀起更大的风浪,甚至动摇国本。朕需要有人,去替朕做一些,朕不方便去做的事。”
袁承志心中了然,终于图穷匕见。崇祯召见他,并非为了叙旧或忏悔,而是看中了他的身份和能力,想要利用他来对付曹化淳一党!
“陛下的意思是?”
“钱龙锡不能死,至少现在不能死。”崇祯沉声道,“他若死了,朝中清流必然群情激愤,曹化淳便可借此进一步清洗异己,甚至……挟制于朕。你要保住他的命,并且,找出曹化淳毒害阁老、勾结内外、意图不轨的证据!”
袁承志心中冷笑,果然如此。皇帝自己不敢轻易动手,便想借他这把“刀”。
“草民人微言轻,武功低微,如何能与权倾朝野的曹公公抗衡?更何况,东厂势大,草民如今自身难保。”袁承志不动声色地回道。
崇祯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你既然能从那龙潭虎穴般的钱府杀出来,又能得到华山穆老先生的真传,更身负……那柄剑的因果,岂是寻常之人?至于东厂……”他冷哼一声,“有朕在,他们还不敢明着动你。骆养性会暗中给你提供一些便利。而且,你并非孤军奋战,朝中……也并非全是曹化淳的人。”
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密封的卷宗,递给袁承志:“这里面,是朕能给你的,关于曹化淳及其党羽的一些隐秘。如何运用,就看你自己了。”
袁承志接过那沉甸甸的卷宗,感觉如同接过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更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他知道,一旦接下,便意味着他正式接受了皇帝的“招安”,踏入了这最凶险的朝堂博弈。
是接过这“橄榄枝”,借助皇帝的名义报仇雪恨、查明真相?还是坚守江湖人的本分,抽身而退?
父亲冤死的面孔,钱龙锡奄奄一息的模样,温青无助的眼神,何铁手意味深长的警告,以及这紫禁城中弥漫的无形压力……种种画面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
最终,他紧紧握住了那份卷宗。
“草民……领旨。”
他没有跪拜,只是深深一揖。这揖,并非完全是对皇帝的臣服,更像是对一个交易对象的承诺。
崇祯看着他,眼中神色变幻,最终化为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与期待。
“去吧。记住,你今日未曾见过朕,朕也未曾给过你任何东西。”
袁承志不再多言,转身,大步走出了乾清宫。殿外,夜色更浓,寒风刺骨。他握紧了手中的卷宗,也握紧了背后的金蛇剑。
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无论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血海滔天,他都将一往无前。
乾清宫内的烛火,在他身后轻轻摇曳,仿佛预示着这大明王朝,已然风雨飘摇的未来。
喜欢青金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金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