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南郊,地势渐趋荒僻,远望可见连绵的土城残垣,那是前朝旧都的遗迹,如今更添几分苍凉。陶然亭便坐落在这片荒凉与即将到来的繁华交界之处,并非什么雅致亭台,只是一座早已破败、供奉着不知名土神的野庙,因其旁有几分野趣,偶有文人墨客前来凭吊伤怀,故得了这么个雅号。但在江湖人,尤其是在丐帮弟子口中,这里却是一处重要的暗桩与消息汇聚之地。
袁承志一行在王队长的引领下,于黄昏时分悄然抵达陶然亭附近。夕阳余晖将破庙的剪影拉得斜长,四周芦苇丛生,荒草没膝,偶尔有寒鸦啼鸣,更显寂寥。
“便是此处了。”程青竹示意众人停下,他独臂拄着一根临时找来的树枝,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环境,“庙后第三棵歪脖子柳树下,有块青石板,掀开后若见一道刻痕,便表示此地尚有丐帮兄弟活动。留下约定暗号,自会有人前来接洽。”
他看向黄真和袁承志:“老夫不便露面,旧日名头或许反而惹眼。黄小子,你江湖经验足,由你去留记号。承志,你在一旁策应,小心有诈。”
黄真与袁承志点头领命。两人借着芦苇与暮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靠近破庙。庙宇早已残破不堪,门扉歪斜,蛛网遍布,并无香火气息。他们绕到庙后,果然找到第三棵形态奇特的歪脖子柳树,树下杂草中,隐约可见一块边缘不甚规整的青石板。
黄真四下观察,确认无人跟踪,这才小心掀开石板。石板下是潮湿的泥土,但在正中位置,赫然有一道清晰的、如同竹杖顿地的刻痕!
“有门!”黄真低声道,随即从怀中取出一枚边缘磨损的古旧铜钱,用手指在铜钱方孔边缘沾了些许泥土,在刻痕旁按下一个模糊的印记。这是程青竹告知的、与京中丐帮元老联络的暗号。
做完这一切,他将石板恢复原状,与袁承志迅速退回藏身之处。
接下来便是等待。夜色如同墨汁般缓缓浸染天地,最后一抹天光也消失在地平线下。荒野之中,万籁俱寂,只有风声穿过芦苇,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无数冤魂在低泣。众人潜伏在冰冷的草丛中,不敢生火,只能靠在一起汲取些许暖意,心情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焦灼。
温青紧紧抱着装有“赤焰茯苓”的包裹,身体因寒冷和紧张而微微发抖。袁承志默默将一件外袍披在她身上,低声道:“再忍耐一下。”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就在众人几乎以为联络失败之时,远处黑暗中,忽然亮起了一点微弱的、如同萤火般的光芒。那光芒飘飘忽忽,缓缓向着陶然亭方向移动。
“来了!”王队长低喝一声,众人立刻屏住呼吸,全神戒备。
那点光芒渐近,原来是一盏白纸灯笼,提在一个佝偻着背、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手中。老乞丐步履蹒跚,边走边低声哼唱着不成调的莲花落,仿佛只是一个寻常的夜归乞儿。但他那双在灯笼映照下偶尔抬起的眼睛,却异常清明,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老乞丐走到歪脖子柳树下,停下脚步,看似随意地四处张望,实则目光如同梳子般将周围梳理了一遍。他蹲下身,摸索着掀开那块青石板,看到了黄真留下的铜钱印记。
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做出反应,而是站起身,提着灯笼,绕着破庙慢悠悠地走了一圈,口中莲花落的声音略微提高了几分: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咚咚锵……”
这歌词看似寻常,但在袁承志等人听来,却心头一震!这是程青竹告知的接应暗号的下半段!
黄真深吸一口气,从藏身处走出,同样压低声音,接上了暗号:“……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锵……”
那老乞丐闻声,猛地转头,灯笼的光芒直射黄真脸上,仔细打量了他片刻,又警惕地看了看他身后隐约可见的袁承志等人,这才沙哑着开口,声音如同破锣:“哪路的朋友?拜的哪座山?烧的哪柱香?”
黄真按照江湖规矩,报了程青竹早年的名号和一些只有丐帮高层才知的切口。
老乞丐听完,紧绷的神色稍缓,但依旧带着审视:“原来是程老爷子的朋友。不过……如今京城风声紧,各路神仙都在找几位带着‘硬货’的北来客。几位这模样,可不像是走亲戚的。”
他话中有话,显然已猜出袁承志等人的身份。
黄真也不隐瞒,沉声道:“老哥法眼如炬。我等确有要事需进城,关乎一位忠良性命,亦关乎朝堂清浊。还请老哥行个方便,程老爷子日后必有厚报。”
那老乞丐沉默了片刻,灯笼在他手中微微晃动,映得他脸上皱纹如同沟壑。他叹了口气:“程老爷子的面子,不能不给。而且……钱阁老是清官,咱们丐帮兄弟也敬重他。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其凝重,“如今九门如同铁桶,由御马监太监和锦衣卫亲自坐镇把守,对药材、兵刃查得极严,尤其是生面孔,更是重点盘查。几位想悄无声息地进去,难如登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金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金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