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北京,已是深秋,银杏叶落尽,枝干遒劲地指向灰白色的天空,空气里带着凛冽的干爽。清华园内,学期临近尾声,图书馆和自习室灯火通明,弥漫着期末特有的紧张与专注。
王明宇也推了推眼镜:“长生哥,微观的作业借我参考参考呗,最后那道模型题简直不是人做的!”
孙皓依旧在书山题海中奋战,只是抬头对陈长生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陈长生随手拿起王明宇的习题册,扫了一眼那道关于“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难题,拿起笔,寥寥数语,点出几个关键假设的疏漏和模型拓展方向,清晰透彻,如同高屋建瓴。王明宇和李哲看得目瞪口呆,恍然大悟的同时,对陈长生的敬佩又深了一层。对他们而言难如登天的学业,在长生哥这里,仿佛信手拈来。
寝室恢复了往常的节奏,但细微的变化已然发生。李哲和王明宇在陈长生面前,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恭敬,甚至有些拘谨。陈长生看在眼里,却并未多言,有些距离感,是实力带来的必然,顺其自然就好。
安顿下来后,陈长生先去见了赵潇旋。小别重逢,赵潇旋格外欣喜,挽着他的手臂在校园里散步,叽叽喳喳地说着这几日校园里的趣事,眼神中满是依赖。陈长生耐心听着,感受着校园恋爱的简单温馨,心中一片宁静。他将从上海带来的一条梵克雅宝的四叶草手链作为礼物送给赵潇旋,低调而精致,赵潇旋爱不释手,甜腻地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平静的日子没过两天,陈长生接到了辅导员的通知,经管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请他到办公室一趟。
张明远的办公室在经管学院老楼,古朴厚重,满墙的书柜散发着书香。张教授见到陈长生,脸上露出温和而郑重的笑容:“长生同学,回来了?上海之行还顺利吧?”
“谢谢院长关心,一切顺利。”陈长生恭敬回答。
张明远示意他坐下,沉吟片刻,开口道:“这次找你来,是有个重要的课题,想听听你的看法,甚至希望你能参与进来。”他拿起桌上一份厚厚的材料,“这是一个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重点研究项目,关于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 。我们学院承担了其中关于‘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子课题。目前,课题组遇到了一些瓶颈,常规的分析框架似乎难以突破。”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陈长生:“我听说,你这次去上海,对地方融资平台和大型项目投融资有些直观的接触和思考?有没有兴趣,基于你的观察和见解,写一篇专题分析报告?不拘泥于形式,关键是思路和视角。你的那篇期中论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陈长生心中了然。这绝非普通的课程作业,而是直指当前宏观经济最敏感、最核心的难题之一。张院长此举,既是赏识,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机遇。若能给出真知灼见,其影响将远超校园。
“感谢院长的信任。”陈长生没有推辞,坦然应承,“我会尽力尝试。”
“好!”张明远眼中露出赞赏,“资料你拿回去看,一周时间,够不够?”
“足够了。”陈长生接过沉甸甸的资料。
接下来的几天,陈长生白天照常上课,晚上则沉浸在浩瀚的数据、报告和学术文献之中。在室友们为期末考焦头烂额时,他却在审视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脉络。那些在常人看来枯燥艰涩的数字和政策条文,在他拥有未来十几年宏观视野的眼中,却如同清晰的棋局。他亲眼见证了某些激进投资带来的巨大浪费和债务窟窿,也预见了未来“新基建”、“PPP模式”、“专项债”等创新工具的巨大潜力和潜在风险。
他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让林凡通过特殊渠道,搜集了更多未公开的细节数据和部分试点地区的内部评估报告。当信息趋于完整,一个清晰而大胆的剖析框架在他脑中形成。
周末,陈长生闭门不出,在寝室的笔记本电脑上敲下了报告的标题:《刚性约束与弹性空间:地方政府债务的深度剖析与新一代基础设施投融资范式革命》。
他摒弃了学院派冗长的文献综述和复杂模型堆砌,开篇即直指核心矛盾:“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本质,并非总量失控,而是结构错配与效率迷失。” 接着,他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剖析了当前投融资模式的三大致命缺陷:“预算软约束”导致的投资冲动、“项目现金流”与“债务偿还”的严重脱钩、以及“行政指令”对“市场效率”的粗暴替代。
然后,他笔锋一转,没有停留在批判,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现金流管控的PPP+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双轮驱动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在于: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长期运营”收益强制绑定,通过引入专业社会资本和市场化REITs工具,实现风险的透明化、分散化和可持续化。 他甚至还前瞻性地提出了设立“国家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评估与动态调整基金”的构想,用于奖励高效项目、处置无效资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我的财富不止一个亿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我的财富不止一个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