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净瓶的柳枝突然伸长,甘露滴在老妪皲裂的手背上。她紧握的拳头间渗出金光,愁苦渐渐褪去,露出一双结满厚茧的手掌 —— 只是掌心还留着一道疤,与观音菩萨在汴梁为乞丐包扎时指尖的划伤位置相同。“当年在粥棚,” 观音菩萨的指尖抚过那道疤,声音轻得像柳絮落瓦,“你把最后半块饼分给更饿的人时,这道疤就该长在我手上的。”
润珠突然举起润世珠,珠辉在贫民窟的破墙上组成光网。她望着网中映出的画面:观音菩萨用瓦罐为乞丐盛热粥,指尖被碎瓷划破的血珠滴入罐中,与此刻老妪眼角的泪滴在空中相撞,化作一颗双色瓷珠。“阿婆你看,” 银铃串响得温润,“当年没敢受的善意,现在都变成菩提了。”
普贤菩萨的白象用鼻子卷起接引佛,佛衣上的 “缘” 字在金沙中复原成 “分”。月白袈裟裹着一颗新的菩提子,落在老妪颤抖的掌心:“行愿不是要你超脱尘世,是让每个苦难都长出分担。” 白象的六牙同时发光,照见贫民窟的土墙上隐现的字迹 —— 那是无数被认命困住的众生刻下的祈语,此刻正被甘露润成 “共渡” 二字。
文殊菩萨的法剑在虚空画出 “破认” 咒,青狮将一块城砖放在老妪面前。那砖块在金光中舒展,映出她当年为迷路商人指路的模样。“根本智不是要你消灭苦难,” 藏青僧衣的光纹漫过整个水镜,“是知道互助也能成为应化的力量。” 法剑轻挑,将平安符化作漫天纸鸢,“你看,连苦难都能变成翅膀。”
沙悟净的透明珠子沉入泰山底,浮出十二片残破的经幡。他将经幡一一拼接,用降妖宝杖的金光修复:释门的安宅咒里长出莲蕊,贫民窟的裂缝中开出菩提,老妪的破碗旁结出冰晶花。“这些不是罪证,” 他把修好的经幡递给老妪,珠子里的流沙河正与黄土风共振,“是你没学会的‘共生’。”
老妪用颤抖的手指抚摸经幡的动作不停颤抖,经幡的光晕中同时亮起,映出十二个邻里互助的身影,每个都捧着一碗热粥,碗沿还留着她的指温。她突然跪倒在接引佛前,额头抵着尘网阵的 “分” 字,声音哽咽如冬风穿巷:“弟子知错了……” 话音未落,水镜的上空突然升起十二道佛光,每道佛光都托着一颗还魂丹,丹药的光华中,浮现出用梵汉双语写成的 “应化咒”。
观音菩萨的玉净瓶突然腾空,柳枝垂下的甘露在半空凝成水幕。水幕中播放着五千年的时光:观音菩萨在汴梁救助贫病,老妪在贫民窟挣扎求生,善财在五十三参中悟透同体大悲…… 最后定格的画面,是书生偷偷将铜钱塞进乞丐碗中,怕被旁人发现的侧影,与莲航当年在通天河偷偷为迷路旅人指引捷径的模样,竟有七分相似。
“该应化了。” 观音菩萨提起瓦罐,白毫的光芒在老妪的眉心点下一颗舍利。黄土风开始消散,露出贫民窟下的泉眼 —— 那些泉眼的走向,与震旦的运河完全吻合。“你的破碗,” 她指了指被沙悟净修复的经幡,“以后该叫‘分羹碗’了。”
善财解开菩提金的珠串,其中一颗金珠里裹着一片玄冰草叶 —— 那是从汴梁粥棚带回的标本,此刻竟在老妪的掌心抽出新芽。“这是五十三参里最珍贵的一颗,” 他把金珠放在接引佛旁,“比丘尼说,能在苦难里长出互助的,才是真应化。”
普贤菩萨的白象用鼻子卷起接引佛,将其安放在般若舟的舱顶。月白袈裟的光纹与佛衣上的 “分” 字相融,在船周激起一圈金光:“行愿海能容纳所有尘世的牵绊,就像当年你在贫民窟,容下了自认命苦的自己。” 白象的六牙轻触老妪的破碗,“释门说‘众生平等’,华夏言‘守望相助’,说的都是同条路。”
文殊菩萨的青狮鬃毛化作戒尺,轻轻敲了敲老妪的破碗。法剑在她掌心刻下 “智慧” 二字,藏青僧衣的梵文咒语渗入陶纹:“根本智不是要你忘记如何受苦,是知道互助也能成为应化的力量。” 青狮突然长吼,声浪将震旦的市井气全部卷出,化作漫天纸鸢,“你看,连苦难都能变成羽翼。”
当般若舟驶离震旦城郭时,空中的水幕突然化作一道彩虹,连接着紫竹林的莲池与泰山的镇岳石。老妪捧着分羹碗,望着渐渐复苏的街巷,每座破屋旁都浮着一朵青莲,花辉中映出她当年分饼给乞丐的身影。她突然明白,观音菩萨为何说 “看懂那份认”—— 原来他们承受了五千年的苦难,本是一颗从未熄灭的互助心。
观音菩萨坐在甲板的莲座上,随侍龙女正为她重新串起菩提金。玉净瓶里的柳枝突然抽出新绿,叶尖的甘露滴在一块城砖碎片上,碎片突然显出一行字:“梵呗之化,华夏之缘,同归尘俗。” 她望着老妪在巷口分粥的身影,指尖的伤疤与九百年前为乞丐包扎的位置重合,只是此刻掌心的温度,比玄冰镜的寒光更能消融认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