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见主人不要,有些失望,用鼻子又拱了拱那只蟾蜍。
“去去去,一边玩去,别把这毒疙瘩弄我背篓里。”赵卫国笑着赶它。
黑豹这才不情愿地走开,但没走远,就在附近趴下来,舌头耷拉着,看着他们干活。
快到晌午的时候,两人的背篓都摘了半满。赵卫国招呼铁柱歇歇气儿。找了个背风向阳的坡地坐下,从怀里掏出王淑芬给带的玉米面饼子,就着军用水壶里的凉开水,啃了起来。
铁柱咬了一口饼子,看着眼前这片山林,感慨道:“还是山里宝贝多啊。开春有野菜,夏天有蘑菇,秋天有松子、五味子,冬天还能打猎。只要勤快,饿不着。”
赵卫国点点头,又摇摇头:“话是这么说,可也得懂得‘赶山不开面仓’的道理。不能可着一个地方往死里祸害。你看这片五味子,为啥年年长这么好?就是因为往年没人特意来大规模采挖。咱们今年采了,明年还得留着,让它休养生息。”
歇够了,两人继续干活。直到日头偏西,背篓里再也装不下了,这才罢手。看着眼前依旧红艳艳的五味子藤,赵卫国心里琢磨,明天还可以再来一趟,或者组织屯里其他半大孩子也来采点,多少是个贴补。
回去的路上,脚步轻快了许多。背篓沉甸甸的,心里也踏实。
到家后,赵卫国没闲着。把五味子倒在院子里铺开的旧席子上,和赵母、张小梅一起,进行初步的挑拣,把里面偶尔混进去的树叶、小树枝以及不够成熟的青果挑出来。
“这五味子成色真好啊,”赵母捏起一颗,对着夕阳看了看,“红得跟玛瑙珠子似的。晒干了,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张小梅细心地扒拉着果子,轻声问赵卫国:“卫国哥,咱自家泡酒,用多少?”
赵卫国想了想:“挑那些个头稍小点,或者有点破损的,留出十来斤鲜果吧。用咱家那个大玻璃瓶子泡,加上点椴树蜜,口感更好,药性也柔和。”
挑拣完毕,把干净的五味子均匀地摊开在席子上晾晒。秋天的太阳虽然不如夏天毒辣,但光照足,加上干爽的秋风,正是晾晒山货的好时候。赵卫国知道,这五味子要晒到果皮起皱,捏着有点软,但里面还不干硬才行,不能暴晒得太狠,否则药性会流失。
晚上,赵卫国就用挑出来的那些五味子,开始泡酒。他找出来一个能装十斤酒的大玻璃瓶,先把五味子用清水快速冲洗了一下,晾干水分,然后倒入瓶中,差不多占了瓶子的三分之一。又舀了两大勺金黄色的椴树蜜放进去,最后把赵永贵打来的六十度小烧白酒缓缓倒入,直到没过所有五味子。盖上盖子,密封好,放在阴凉处。
琥珀色的酒液浸泡着红艳艳的五味子,看起来格外诱人。
“这酒,泡上一个月就能喝了,”赵卫国对赵永贵说,“爹,您到时候每晚喝一小盅,舒筋活血,对身体好。”
赵永贵看着儿子忙活,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透着满意,吧嗒了一口烟袋,嗯了一声。
接下来的几天,赵卫国一边忙活地里最后的秋收扫尾,一边照看着晾晒的五味子。每天翻动几次,确保干得均匀。黑豹似乎也知道这东西是“财产”,白天就趴在席子旁边晒太阳,顺便看守着,不让鸡鸭过来捣乱。
几天后,五味子晒好了,缩成了深红色的小干果,抓一把在手里,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轻响。赵卫国称了称,足足有三十五斤干货。他留下几斤准备自家偶尔炖汤或者泡水喝,剩下的用布袋装好,准备等王猛屁股好了,一起去公社卖掉。
看着院子里晾晒的各种山货——成捆的干蕨菜,穿成串的蘑菇,还有这新得的五味子,赵卫国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都是大山的馈赠,也是他凭借重生带来的知识和勤劳,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家底。日子,就像这慢慢沉淀的药酒,正朝着越来越醇厚、越来越有滋味的方向发展。而黑豹,始终是他身边最忠诚的伙伴,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希望。
喜欢重回1982:狩猎兴家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1982:狩猎兴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