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指间的流沙,悄然流逝。转眼间,就到了除夕前一天。靠山屯的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空气中仿佛都跳动着兴奋的因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对联、红灯笼、红窗花随处可见,透着浓浓的喜庆气息。按照靠山屯的传统习俗,这天下午,全村人要在村中央的打谷场上举行一场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既是辞旧迎新,感谢天地神灵的庇佑和一年的辛勤劳作,也是为新年增添喜庆氛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未时刚过(下午三点左右),村中央的打谷场上就已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打谷场是村里最大的一片空地,平日里用来晾晒稻谷和玉米,此刻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周围用木桩和绳子围了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的表演场地。几乎全屯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和期待,穿着崭新的衣服,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说笑,孩子们则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尖叫嬉闹,手里拿着糖果或小炮仗,兴奋不已。
马骥也被石墩拉着,挤到了人群前面的最佳观赏位置。他穿着石头娘给他做的一身新的粗布棉袄,虽然款式简单,却温暖舒适。他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这还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如此原汁原味的民间社火表演。
“马大哥,你可真有福气!”石墩一脸羡慕地说道,“今年的社火表演比往年准备得更充分,舞龙舞狮队练了好几天了,还有踩高跷、划旱船的,可热闹了!”
马骥笑着点头:“是啊,我能赶上这么热闹的社火,真是太幸运了!”
就在这时,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突然响起,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十几面大小不一的锣鼓被村民们敲响,大锣的声音雄浑厚重,小锣的声音清脆悦耳,大鼓的声音沉闷有力,小鼓的声音急促欢快,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节奏强烈而原始的鼓点,仿佛敲在人的心坎上,让人热血沸腾。
社火表演,正式开始了!
首先上场的是舞龙队!十来个精壮的后生,穿着统一的黄色短打,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精神抖擞地举着那条彩布巨龙,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打谷场的一侧缓缓走入场地中央。相比于之前的笨拙练习,经过这几天的反复排练,他们的动作已经熟练了许多,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
那条彩布巨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龙身随着后生们的动作不断起伏、翻滚,仿佛活了过来一般。龙头硕大威武,张着血盆大口,追逐着前面一人举着的、色彩鲜艳的龙珠。举龙珠的是村里最灵活的一个小伙子,他拿着龙珠,时而快速奔跑,时而突然停顿,时而盘旋跳跃,引导着巨龙做出各种精彩的动作。
只见那巨龙时而昂首摆尾,仿佛要直冲云霄,龙身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时而俯身盘旋,仿佛在巡视大地,龙尾甩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而左右翻滚,龙身缠绕在一起,又迅速展开,引得围观的村民阵阵喝彩和掌声。后生们喊着整齐的号子,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淌下来,浸湿了衣衫,但他们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丝毫没有疲惫之感。
马骥看得眼花缭乱,心潮澎湃。他之前在苏州和澳门也见过舞龙表演,但都没有这次如此震撼人心。靠山屯的舞龙表演没有精致的道具,没有专业的技巧,却充满了最原始、最纯粹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每一个动作都透着村民们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龙身过后,舞狮队紧接着上场了!两只色彩斑斓的“狮子”,一红一黄,由两人配合扮演,一人在前执狮头,一人在后披狮身,穿着与狮子颜色相配的衣服,脸上画着简单的妆容。红狮子威风凛凛,黄狮子憨态可掬,刚一上场,就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
舞狮队的表演更是精彩绝伦。他们伴随着锣鼓的节奏,时而憨态可掬地搔首弄姿,用狮头蹭蹭围观村民的衣角,向大家“讨要”彩头——村民们会笑着往场子里扔些铜钱、糖果或花生;时而矫健地跳跃腾挪,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比如前滚翻、后滚翻、跳跃障碍;最惊险刺激的是“叠罗汉”,黄狮子的狮头踩在红狮子的狮背上,高高跃起,仿佛要飞起来一般,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掌声雷动。
马骥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忍不住跟着人群一起欢呼、鼓掌,嗓子都快喊哑了。他看着那两只灵动的狮子,仿佛真的看到了传说中的瑞兽,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敬畏。
舞龙舞狮表演间隙,各种杂耍表演轮番上阵,形式多样,热闹非凡。
首先是踩高跷的表演。十几个村民踩着一米多高的木跷,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扮演着渔翁、樵夫、书生、媒婆等各种角色。他们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脚下的高跷却异常平稳,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渔翁拿着鱼竿“钓鱼”,樵夫扛着柴火“砍柴”,书生摇头晃脑地“背书”,媒婆扭着腰肢“说媒”,引得围观的村民阵阵哄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