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仓神的仪式则在自家的粮仓前举行。石头家的粮仓是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堆满了今年收获的稻谷和玉米。石头爹在粮仓门前摆上供品,点燃香烛,对着粮仓叩拜,祈求仓神保佑粮食不会发霉、不会被老鼠偷吃,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马骥参与祭拜时,不小心站错了位置,挡在了粮仓门口,被石头爹轻轻拉到一边,小声提醒:“马先生,祭拜仓神要站在侧面,不能挡着粮仓门,不然仓神就进不来了。”
还有祭路神、祭牛神、祭猪神……每一种祭祀都有不同的规矩和仪式,上香的顺序、叩拜的次数、供品的摆放、焚烧纸钱的时机、甚至连说什么祷词都有讲究。马骥像个提线木偶,被石头爹指挥着做这做那,经常出错——要么磕头少了一下,要么上香的顺序错了,要么焚烧纸钱的时候烧得太急,差点把自己的衣服烧到,惹得石头爹又好气又好笑。
“马先生,你这读书人,是不是不信这些啊?”有一次祭拜完牛神,石头爹擦着额头上的汗,好奇地问马骥。他看马骥每次祭拜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还总出错,以为他不信这些民间信仰。
马骥想了想,认真地说:“石头爹,我不是不信。我觉得吧,这些祭祀仪式,其实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恩。”
他指着刚刚祭拜过的牛棚,说道:“我们祭拜牛神,是因为牛帮我们耕地种田,是我们的好帮手;我们祭拜井神,是感谢井水滋养了我们;我们祭拜仓神,是希望粮食丰收,不用饿肚子。这些都是最朴素的愿望,用这种庄重的仪式表达出来,既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凝聚了一家人的期盼,挺好的。”
石头爹听了马骥的话,似懂非懂地摸了摸后脑勺,但觉得马骥说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马先生说得对!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不就是图个平安吃饱嘛!这些神灵保佑着我们,我们就该好好祭拜他们。”
马骥看着村民们在这些祭祀活动中那虔诚而专注的神情,心中感慨万千。在他看来,这些看似“迷信”的仪式,其实是农耕文明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祈求安稳生活的一种文化表达。在那个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的年代,人们无法掌控自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祭拜,都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智慧和情感寄托,是维系家庭和睦、村落团结的重要纽带。
他胸口的挂坠,在参与这些充满敬畏与期盼的祭祀仪式时,吸收着那种源自古老土地信仰的、带着些许神秘和虔诚意味的能量。挂坠的悸动变得庄重而深沉,不再像之前那样轻快欢愉,而是透着一股源自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光芒也变得内敛而沉稳,仿佛在默默记录着这些古老的仪式和朴素的信仰。
随着一场场祭祀活动的举行,除夕也越来越近了。屯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除夕的团圆饭和新年的各项庆典。马骥看着眼前这忙碌而喜庆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一场更加盛大、更加热闹的民俗狂欢,即将在除夕这天拉开序幕。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